深圳市海外华文媒体论坛特邀嘉宾(左起):非洲广域传媒总裁南庚戌、印尼《国际日报社》总裁赵金川、日本《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蒋丰、深圳大学新闻系教授辜晓进、澳大利亚《今日悉尼》集团编辑殷波
深圳市侨办侨务工作处副处长江红
泰国泰中文化产业集团总裁邝锦荣
澳洲《墨尔本日报》副社长黄惠元
加拿大多伦多网上电视副总裁赵珊
马来西亚Astro电视网络系统私人有限公司制片、新闻主播陈韵传
日本《关西华文时报》总编辑丛中笑
葡萄牙葡新华人传媒总经理兼葡新报社长马丽梅
中国人素以能吃苦耐劳而著称,在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媒体。华文媒体在传递新闻信息的同时,也记录了华人生存与发展的历史。当前,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海外华文媒体和所在国的其他媒体一样,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以来,很多报纸先后休刊,部分报发行量萎缩,经营亏损,业界都在思考着媒体下一步如何实现突围。本文认为,海外华文媒体仍是各国华人的主流媒体,经过深化改革、融合重组等洗礼后,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现在有一个世界性的概念:互联网+。互联网+这个概念被称为工业4.0的概念,也叫做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概念。互联网+文化,文化再+什么,这使我们意识到互联网时代改变很多的东西。以手机为例:一个小小的手机,让我们家里的座机越来越闲置了;使得照相机也用得越来越少;手机选货,下单,订货,让销售变得简单了;手机银行,让银行的服务工作更加体贴方便……这一切,使我们感到了时代的飞速变化。
(一)找准定位,中国故事“对谁说”
搞新闻传播,涉及到一个传统,怎么传?做新闻有新闻五要素和六要素,传播也是一个要素。无论我们媒体的平台怎么变,其实都没有脱离这个。
这就是谁在说、说什么、被谁说、通过什么平台、什么渠道说、说的效果怎么样。媒体做文章,谁在说,当然是报社的人。被谁说,就有讲究了,这也是我们最关心的。
2015年5月15日,在深圳市海外华文论坛上,深圳大学新闻系教授辜晓进先生说,他做英文版深圳日报做了10年总编辑,在这之前他在深圳特区报做了很多年。他一直非常焦虑、一直非常挂在心里的是:我们让谁说?我们说给谁听?谁在看我?为此,他花了很多精力做调研。在他做调研的过程中,采访了很多媒体人。其中有家媒体的总编辑是台湾人,那家报社那年正好下了很大决心,做了一个很大的变革:就是把繁体字改成简体。当时很多老华侨抗议,说:我们一直支持你们几十年,你们这个改变,我们抗议。但是,大家都知道,无论是美国,还是菲律宾,几十年来,它的移民、侨民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这家媒体把读者的重点调整到新移民群体上是一个很正确的变革。
辜晓进先生说, 1995年他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某某日报总是在说台湾人如何如何好,大陆人怎么怎么样。但是2001年的时候,此张报纸大量地正面报道中国了。所以,在世界上很多的的国家,它“被谁说”这个实际上已经在变化了。所以,在海外“对谁说”确实因你而异。
还有更重要的是“说什么”。中国其实有很多可说的,值得我们去讲述,以寻求更大的合作,创新与发展。海外华文媒体就是一个团结的团队,说什么,怎么说,对谁说,其实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二)快速,有效的讲述中国故事
海外华文媒体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国家大媒体那样庞大的团队。就因为媒体机构小,所以决定什么东西都很快,只要我们愿意去做,我们就能马上做下来。我们有一个团队几乎工作24小时,在私人时间都会做。而大媒体不一定可以做到这点,24小时可以做、可以发。今天截稿、今天出报纸。
(三)牵手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
以《国际日报》为例,无论是在美国、印尼,他们都是利用华文纸媒中文报纸来讲中国故事。《国际日报》和《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商报》结成为合作伙伴关系,《国际日报》免费地每天印刷发行这些报纸的专版,与《国际日报》同步发行。
好风凭借力,媒体的合作发展是个大趋势。现在国内很多媒体都很重视与海外华文媒体的合作,这也为海外华文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四)多种形式,共讲中国故事
1、与国内媒体合作,出专版讲述中国故事;与所在国的商会合作,整版介绍家乡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与成就等。讲这些故事,让主流社会来了解我们华人的变化、我们社会的变化、我们中国的变化。
2、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无图无天下。用图文的形式来讲中国故事,让读者能够看到我们要讲述的故事。而视频则从人的视觉、听觉角度,更进一步的传达信息,也能克服因文字、语言不同而出现的障碍。
3、华媒在所在国经历了多年,和所在国的政府、居民、华人社团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配合我国的发展战略,我们可以把国内相关企业、行业精英邀请出去,面对面的讲诉中国故事,促进中外交流与合作。同时,这种合作也可以为媒体的发展找到新的机遇与平台。
(五)创新发展,走进移动互联新时代
在移动互联时代里,平面媒体面临着网络媒体的挑战,而且竞争越来越激烈。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以及新一代海外华人群体信息消费习惯的改变,华文媒体亦应与时俱进,探索与新媒体互动、联动的融合之路,寻求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包括建立网站,提供在线资讯,开设微博、微信平台,进一步扩大信息服务范围,提供多样化选择,增强与受众的互动等等。
网媒与平媒,各有优势,各有不同的受众群体。因此,媒介融合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观念的革命。
(六)讲好中国故事,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形式的发展而有所改变
从讲故事方面来说,随着中国的强大、国力的增强,我们中国故事会越来越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华文媒体所在国的人主动地来找华媒,希望通过华媒加强对中国了解的情况越来越多。而且,中国强大以后中国故事也越来越精彩。
这对海外华文媒体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讲中国故事,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形式的发展,我们要有所改变,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七)以商养报
要讲好中国故事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前提:我们的报纸必须活着,真实的存在。这就需要以经济为支撑。现在的海外华文媒体团队里,不乏做生意,经商的好手。以泰国的泰中文化产业集团为例,他们就是先有商,再办报。在2015年深圳文博会上,根据文博会泰国馆工作人员说,该集团旗下《新华杂志》第一、二期杂志各300本,开馆第一天就被前来参会的人员一抢而光。《新华杂志》的内容丰富,精彩,可读性和实用性很强。且版面设计很精美,印刷都非常好,不亚于一些老牌的,大的杂志。这些,没有庞大的,有实力的团队是做不出来的,而支撑这个团队的就必须要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
我们的媒体给企业,给名人做宣传,做广告,且在所在地生活,多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的产品资源,良好的人脉,我们熟悉产品进出关手续,知晓当地的法律法规。我们可以做一个联合的合作平台,将报业结合,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利益共分,从而达到以业养报的目的。当然,这一切必须在大家齐心协力的配合下才能达到共赢、双赢、多赢。
(八)参加国内活动,提高采编能力,讲好中国故事
这些年,中国对海外华文媒体是很重视的。每年邀请请海外华文媒体回到国内,看祖国的发展,为海外媒体提供素材,以便于更好的讲中国故事。中新社还为媒体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培训。等等一切让海外华文媒体的人从心里感到:国侨办,中新社就是我们的娘家人。无论我们离得再远,都是被母亲牵挂着的。同样,我们的心也是牵挂母亲的。所以,我们要多参加国内的活动,多学习,更好的提高自身的采编能力。
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出中国好声音、讲出中国好故事、传递中国正能量。不忘中国心、不忘中国根,这正是华文媒体的使命所在。(图/耿洁 文/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