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公仆情怀 沈浩与小岗村的故事感动首都观众
大型豫剧《印记》在北京长安大剧院首演
豫剧《印记》演出片段
中华志愿者杂志(记者:许顺喜 摄影:杨东亮 郭纪鹏)4月1日晚7时30分许,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指导,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主办的“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活动期间,亳州市梆剧团创演的以歌颂优秀共产党员沈浩同志先进事迹为主题的大型舞台现代戏豫剧《印记》,在北京长安大剧院成功首演。
豫剧《印记》的剧情中沈浩扮演者精彩演唱
解放军某大学原政委、中国艺术名家协会名誉主席林继福将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原副参谋长白玉民;总后军用食品动员中心主任、著名军旅书法家韩忠贵;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服务中心协调处处长马康强;国家人事部办公厅原副主任齐国章;北京市纪检委驻天安门原党组书记张文怀;世界家苑杂志执行社长兼法治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刘家春;中华志愿者杂志副主编、健康导报常务副主编、中国公益在线网执行总编许顺喜;中国食品报副总编辑王健;中华志愿者国学公益大讲堂副主任、著名的国学研究专家赵佳运;文化部乡土艺术协会扶贫专业委员会外联部主任、飞驰环球(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单玉志;著名的国学文化研究专家、一号传媒董事长刘文庆;人民日报海外网李乾坤等众多领导嘉宾应邀现场观看。
刘家春、马康强、张文怀、白玉民、林继福、韩忠贵等领导嘉宾前排就坐
演出现场,记者看到豫剧《印记》的剧情中讲诉通过沈浩上任、治村、受气、思变、拒贿、别母、辞世等事件,讲述了沈浩带着全体村民走出困境,把群众当成亲人,把小岗视为家的感人故事。这一幕幕舞台剧再现场景的精彩片段多次受到观众的自发鼓掌,当该剧情节细腻之处,人物刻画生动之时,让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动情,为之落泪。
豫剧《印记》演出精彩片段
安徽凤阳小岗村因率先“大包干”分田到户而闻名全国,但在“一夜跨过温饱线”之后,却在改革的大潮中落伍了。2004年2月,40岁的沈浩被选派到这里任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心系百姓,忘我工作,在三年任期内,成功打破了制约发展的瓶颈,一个落后的小岗面貌一新,农民收入节节攀升。于是,小岗人像当年冒险分田时那样按下红手印,向上级领导恳请留下他们的好书记。沈浩不负众望,在第二个任期中,带领群众创造出一个美丽、和谐、富裕、文明的现代化新村。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来小岗视察时夸赞沈浩说:“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在沈浩的新任期届满前,乡亲们又一次按下手印挽留了他,不想就在这时,沈浩因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全村百姓挥洒着泪水,按下了第三份红手印,把他们信任与爱戴的沈书记永远留在了小岗……
豫剧《印记》演出精彩片段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组织协调处处长马康强观看豫剧《印记》说:“该剧虽取材朴实,却做工精巧,以小见大,从细微处着眼,真实再现了一位纯粹共产党人立党为公、一心为民;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
豫剧《印记》演出精彩片段
演出结束后,解放军某大学原政委林继福将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豫剧《印记》讲述了沈浩把群众当成亲人,舍小家,顾大家,把小岗视为家的许多感人细节都令我感动。沈浩就象一头忠实的老牛,为群众辛勤劳作,在幸福中奉献,在奉献获得幸福。他有公心、有奉献、有担当,虽是平凡,但散发着人格!《印记》的展演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演出结束后,豫剧《印记》全体演职人员向首都观众谢幕
据记者了解,豫剧《印记》是有亳州市委宣传部牵头创作,亳州梆剧团排练演出。该剧是在亳州梆剧团2010年创演的梆剧《民声的印记》基础上改编而成,以凤阳县小岗村为故事发生地,以沈浩为核心人物,并刻画了大包干带头人等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沈浩同志立党为公、勤政为民、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尚公仆情怀。
豫剧《印记》演出结束时,全体观众站立为演职人员鼓掌
据悉,此次赴京演出是安徽省亳州市梆剧团参加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戏曲精品剧目展示活动,全国共有5省6市23个剧目参加展演,《印记》是安徽省唯一入选作品。责编:武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