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一湖两海”示意图。地图来源:自然资源部 底图:初春的乌梁素海。罗跃忠摄
开栏的话
“要抓好内蒙古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的生态综合治理,对症下药,切实抓好落实”“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河南、福建等代表团审议时,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发表重要讲话。
内蒙古的“一湖两海”治理有何进展?河南的绿色农业推行得如何?福建的生态建设情况怎样?今日起,本版推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列报道,关注这些地方的生态治理实践。
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是内蒙古重要的三大淡水湖,在调节气候、修复生态、涵养水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前些年,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一湖两海”不同程度出现了湖面缩减、水质变差等问题。
去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强调,“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综合治理”。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抓好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的生态综合治理,对症下药,切实抓好落实。
呼伦湖
清理整顿、封湖休渔,水量增加、水质改善
呼伦湖位于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第一大湖。3月,厚达1米的冰面开始消融。再过一段时间,恢复生机的湖面,就将开始迎接归来的候鸟。
在呼伦湖曾经最负盛名的小河口景区,一些曾被用作经营管理的房屋已被拆除。“为加强呼伦湖的面源治理,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对湖水水质影响,呼伦贝尔市对小河口景区内全部25处经营设施进行拆除,累计拆除面积11.2万平方米。”呼伦贝尔市委书记于立新介绍。
针对去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当地集中对保护区内所有旅游开发、采矿采石及其他违法行为开展全面清理整顿,坚决杜绝破坏保护区环境的违法行动,目前已拆除保护区内其他经营设施60处,切实防止了人为活动对呼伦湖水质的影响。同时,在呼伦湖流域持续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避免农药、化肥影响水质。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安排,呼伦湖于2013年至2018年实施了封湖休渔政策,休渔期间,严格按照休渔限产方案控制捕捞量,有力促进了渔业资源与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
作为内蒙古唯一专门为保护湿地生态设置的公安部门,呼伦贝尔公安局呼伦湖公安分局2018年共查处破坏生态安全行政案件211起。
2018年,呼伦湖实现了水量持续稳定增加和各项水质指标明显改善。与2012年生态修复初期检测值相比,呼伦湖水域面积扩大了282.2平方公里,水位上升了2.72米,水域面积达到2056.6平方公里,水位达到542.63米。
“目前呼伦湖水质多项指标整体呈持续向好趋势,稳步改善,大部分指标达到或接近Ⅴ类水体标准,部分指标达Ⅳ类或Ⅲ类地表水标准。”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教科科长彭子田说。
乌梁素海
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由“治湖泊”到“治流域”
乌梁素海地处巴彦淖尔市,以其为中心的流域内,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齐全。巴彦淖尔市市长张晓兵介绍,乌梁素海人工流域特征明显,目前形成了“引黄河水灌溉,灌溉后的水退到乌梁素海,经湖内调蓄净化,最后退水回到黄河”的完整灌排体系,这使得乌梁素海既成了黄河水量的调节库,又成为河套灌区的排泄区。
“乌梁素海接纳了河套地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加之入湖水量逐年减少,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一度变为劣Ⅴ类。”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供水管理处处长付国义说。
“以前水面都是黄藻、芦苇,一到汛期就散发恶臭味。”附近居民张爱军曾饱受乌梁素海水质变差的困扰。
“污染问题在水里,成因在岸上。”张晓兵表示,治理乌梁素海必须实施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由“治湖泊”向“治流域”转变。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实施生态补水、控源减污、修复治理等多项综合治理措施。“坚持面源、点源、内源治理齐发力,面源治理上实施控肥、控药、控膜、控水行动,引导农民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去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各旗县区全部建成中水回用厂和配套管网,力争今年年底前实现中水全部回用,不再向乌梁素海排放。”张晓兵介绍。
付国义说,2018年乌梁素海全年累计完成生态补水5.94亿立方米,退入黄河水量8.11亿立方米,相当于将乌梁素海湖区的水整体置换1.5次,水量加快置换,水质好转。
此外,当地通过实施全流域综合治理,在上游源头实施沙漠综合治理,减少泥沙流入黄河、侵蚀河套平原;在流域中部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实施盐碱地改良工程;在流域尾部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水土保持能力,最大程度涵养乌梁素海。
经各方努力,乌梁素海水域生态环境恶化和沼泽化盐化加剧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水质有效改善,湖区自净能力提升。据监测,2018年水质已由2014年的劣Ⅴ类提升为普遍Ⅴ类,局部地区Ⅳ类。
岱海
首次实现湖面不下降和地下水位回升
“鸿鹜成群,风涛大作,浪高丈余,若林立,若云重”的自然美景是岱海曾经的写照。近年来,这片位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的湖泊遭遇水量减少、水质变差的双重生态危机。
监测数据显示,1973年开始,岱海水位逐年下降,最快的时段为2005至2014年,年均下降0.395米,湖面面积年均缩减2.66平方公里,蓄水量年均减少2942万立方米,2018年10月底湖面面积为55.5平方公里。
“几十年前的岱海,别提有多大了,夏天下完雨出门就能抓到鱼,后来水越来越少,鱼也慢慢没了踪影。”凉城县岱海镇三苏木村年近七旬的索太平保老人回忆。
凉城县县长尉代青说,岱海湖水量减少,主要是近年来气温升高,湖面蒸发加速;同时,降水减少使湖面降水及地表径流减少,加之工业用水及灌溉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湖面面积下降速度明显加快,“由于入湖水量、蓄水量减少,湖水矿化度升高,导致水质变差,同时大量农业退水造成湖水源污染负荷加大。此外,岱海电厂将岱海湖作为冷却池,湖水平均水温升高,产生了严重的热污染,湖水蒸发量进一步加大”。
岱海电厂副总工程师白伟介绍,日前,岱海电厂1号、2号机组改造工作接近尾声,巨大的空气冷却岛建设完毕,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对设备进行最后的安装调试,4月底将完成改造。岱海电厂历时两年的水冷改空冷工作,已近尾声。届时,结合中水回用工程的投入使用,岱海电厂将不再使用岱海湖水冷却,生产用水也不再取用地下水。
内蒙古自治区还开展了工农业节水、河道疏浚等工作,重点对岱海湿地核心区4家种养殖场进行了清理搬迁,同时启动“引黄济岱”生态补水工程,推进生态恢复和水质恢复。2018年,岱海首次实现了湖面面积不下降和地下水位回升,水质也有所提升。
“下一步,内治上,我们将重点实施退灌还水、节水改造、流域生态建设、水质恢复等工程,有效改善岱海水质。外引上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引黄济岱’生态补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岱海湖湖面萎缩、水位下降的问题,全力以赴抓好岱海湖水生态综合治理工作。”尉代青表示。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19日13版 记者 吴勇 张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