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7日,重庆市万盛福耀实验学校“云课堂”教室,师生们利用平板智能互动系统进行教学。(傅剑川 肖贵平/人民图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抓紧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互联网+教育”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广泛关注。
近年来,得益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更有质量的教育资源能覆盖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互联网+教育”日益成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的重要抓手。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2018年,一篇名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刷屏”网络,讲的就是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远程网络教育,享受到名校优质教学资源,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升学率。文章一度引发社会热议,很多读者既感动于贫困地区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也被互联网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上发挥的作用深深震撼。
“互联网+教育”早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伴随着新技术、新平台的不断出现,学习的方式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诸如慕课、云课堂等基于网络的授课方式,打破时间、空间局限,共享教学资源,对教育公平的实现无疑是极大助力。
教育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媒介,一块屏幕背后所覆盖的学生甚至可能成千上万。无论是身在繁华都市还是贫困山区,借助宽带网络,都可以享受到来自名校的优质资源,也有助于提高教师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
业内人士指出,发展“互联网+教育”,是要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填补“数字鸿沟”,引导越来越多贫困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教育,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等之间的教育差距。
“AI+教育”助力个性化学习
2018年4月,教育部正式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中指出,要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与应用模式。
互联网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大数据分析能够提升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传统教学方式,为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创设便利条件。与此同时,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公平的实现不仅限于打破时空限制,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因材施教,引导每个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优化,精准施教、个性化学习正在逐步实现。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该校在高中一年级应用了教育智能软件。1个学期以来,教师已在网上协助学生解决了近5000个问题,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了个性化的辅导和教学方式。
新技术能做的还有更多。通过大数据对学生学业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分析,可以获取到每个学生的薄弱知识点,教师可以针对问题精准施教、提高讲解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创新平台跑好“最后1公里”
根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达到2.01亿人,较2017年底增加4600多万。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年增长率近30%,位居各领域前列,与此同时,手机在线教育课程的用户规模年增长率更是突破60%。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借助互联网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专家分析指出,“互联网+教育”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的是中国想要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的坚定决心,也会释放政策红利,鼓励和支持“互联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教学方式优化和教学效率提高等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在加大应用推广的同时,也应完善相关政策落实,构建鼓励企业打造创新平台和维护师生权益双提升的产业生态。
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对“互联网+教育”的技术、模式创新至关重要。随着技术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技术效能、服务更多师生、做好“最后1公里”,是需要行业内多方深入思考的命题。有专家指出,要从基础设施入手,加大财政支持,推进基础网络建设。另一方面,也要推进数据安全综合保障网络的搭建,从制度建设、技术攻关、服务管理、监测预警、隐私保护等多维度入手,着力打造一个健康、安全、使用放心的互联网学习环境。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3月18日第08版 记者 孙亚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