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俩激动地抱在一起双手久久不松开
昨日凌晨6点过,一对父子从沙坪坝青木关出发,安全抵达老家湖北省黄梅县龙感湖农场。此前,33岁的儿子小陈,15年没和家里联系,以致户口被注销。因为办理一张临时身份证,重庆民警得知他恐归15年,通知了家人。
父子相逢抱头痛哭
前天上午10点过,沙坪坝区青木关派出所。“儿子,你怎么10多年不联系家里啊,你妈妈眼睛都快哭瞎了。”父子俩激动地抱在一起,放声痛哭。
“你就是不孝啊!找不到钱就不回家了吗?”随行一名中年男子生气说:“奶奶在你离开后几年去世了。你母亲经常以泪洗面,现在看不清楚东西了。”中年男子是小陈老家的村主任吴志伟。
“我们凌晨6点已回到老家了,归心似箭。”昨日上午,重庆晚报记者再次联系吴志伟,他们居然已经回到老家,正在补瞌睡。
混得不好没脸回家
15年来为什么不回家?小陈介绍了这15年来的经历。
1997年,初中毕业的小陈到重庆河运校学习工程机械专业。1998年小陈回家过春节,村长吴志伟鼓励他认真学习,这让小陈有点压力。父亲和哥哥都在务农,供他一人读书。这一年某天晚上,同学无意说:“我们专业不好找工作。”他去打听,月工资只有300元。这一年他没有回家过年。
2000年暑假,小陈没继续读书。他开始打工,在杨家坪步行街德克士快餐店。餐馆端盘子、酒店当清洁工、商店当服务员……一晃8年过去,小陈没有联系家人。“没有哪一个春节不想回去,但回去怎么交代?混得不好,没脸回家。”
小陈说,最接近回家的一次,他甚至都买好火车票。不过临走前他打起退堂鼓,故意迟到了。听到火车停止检票的消息,他竟然格外轻松……
2009年,小陈遇到卷帘门厂老板李伟。从2009年开始,小陈就在卷帘门厂当销售。“这孩子老实。”李伟特别关照他。2014年,生意不好卷帘门厂歇业,但李伟和小陈保持联系。“因为他没有身份证,打工半年没结账。”李伟希望给小陈讨工钱。对方老板提出让工人办银行卡才能结账。前两天,李伟就找到派出所彭警官,想为小陈办张临时身份证,以便办银行卡。
民警上网核实信息,发现小陈湖北户口已销户,但没什么坏记录。随后,民警联系上小陈家人。
无论混得好坏一定要回家
“我儿子找到了!”老陈找了儿子15年,这事迅速传遍村里。上周四,村主任吴志伟找来一辆车,和老陈、两名热心村民一起来重庆。
为怕中途生变,青木关派出所教导员彭文没直接告诉小陈,让他上周六到所里办临时身份证。小陈依约前来,终于见到父亲。
前天中午,一行人见面后,没心思在重庆逗留。“家里人在家等,着急啊!”小陈拉着父亲的手离开重庆。“说混好了再回去,可谁知什么时候才能出人头地。”小陈说,父母等不起啊,奶奶也去世了,“有些遗憾,赚再多的钱也无法弥补。“
小陈说,跟自己有一样想法的年轻人还不少。“无论你混得好坏,春节一定要回家。即使不回家,也给家里父母打个电话吧,证明你还安全,还惦记家人。”
恐归首先是心理问题
重庆市协和心理顾问事务所副所长蒋华称,恐归一族首先是心理问题,其次家庭问题。无言见江东父老,只是托词。首先要找自己性格问题。不愿面对自己的失意、失败,不愿意跟人沟通。如果一个有沟通能力的人,绝不会因为某种原因而恐惧回家,进而不和家里人联系。蒋华提醒,小陈虽然回家了,最好有人能给他沟通,更好地迈过心理台阶,将内心想法说出来,将心中垃圾倒掉。
近半恐归族因混得不好不回家
《2014年春节基层打工领域调查报告》称,37%的受访者2014年过年不回老家,“混得不好,不好意思回家”占到其中的47%。而企业采取上调加班费或者福利等方式,也成为吸引不少年轻打工者留下的原因。
类似调查年年进行,调查结果也大同小异。比如2011年一项关于“你为何不敢回老家过年”的网络调查中,有44%的人选择“因回家过年开支太大,承受不起”,其中80%是未婚男女,月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占90%。并因此催生了“恐归族”的诞生。随着物价的上涨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这样的恐惧似乎有放大的趋势。
“恐归”当然有其堂皇的借口,收入过低,以及支出过高,确实让人纠结不已。谁都想打拼一年之后,回到家与亲人们风风光光地过一过大年,谁也不想在花费上比别人低一档,谁也不想在给压岁钱、请人团聚时,显得太过寒酸。物质的绑架,面子的考量,让很多人没有了走出这一步的勇气,这不啻是一种悲哀。
计较于过节的支出,无疑是对过节原意最大的忽视。过节的程序化和物质化,用金钱去判断一个节日的好坏,被金钱所左右的过节,才是当下最大的社会危机和情感危机。我们过节不是为了花钱,只是利用花钱去实现亲人的团聚,在年味中去抒发心中沉淀的情感,去寻找存于脑际中的记忆,去实现天伦之乐下的幸福。(腾讯新闻综合新快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