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同舟共濟克服困難 冀兩地同發展共繁榮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胡若璋 珠海報道) 第十七屆粵港澳大灣區工商界合作交流會(俗稱「千人宴」)昨晚在珠海舉行,近千名粵港澳三地政府高層、工商界代表人士出席。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致辭表示,特區政府將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積極聯繫世界,開拓更大的商機,期望大家共同努力,讓香港和國家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一年一度的「千人宴」至今延續17年,每年參加的工商團體規模近千人,成為粵港澳三地工商界的年度盛事。為更好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今年正式更名為「粵港澳大灣區工商界合作交流會」,並邀請澳門工商界機構一起參與其中。
本屆交流會以「開放建基業,創新再起航,粵港澳攜手,灣區共繁榮」為主題,旨在增強三地工商團體的凝聚力,提升港商的競爭力,在新一輪發展機遇中再次貢獻香港力量。
港珠澳橋拉近港珠距離
林鄭還分享自己首次通過港珠澳大橋到珠海的經驗。她表示,從禮賓府出發到珠海不用1個半鐘,這大大拉近了香港與珠海的距離。對於晚間返港時可以欣賞港珠澳大橋的迷人夜景,林鄭也流露出較高興致。
林鄭月娥表示,一直以來,香港和內地的經貿關係非常密切,港資企業在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扮演重要角色。港商既是國家改革開放過程中的「貢獻者」,當然亦是這一過程中的「受惠者」。特區政府會做好促成者和推廣者的角色,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積極聯繫世界,開拓更大的商機,期望大家共同努力,讓香港和國家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在現在經濟會出現下行風險的時候,我想在這裡表個態。」 林鄭月娥說,特區政府會和各位企業家、工業家風雨同路、同舟共濟,一起克服種種困難,通過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讓香港經濟發展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林積:攜手推進灣區合作
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林積表示,粵港澳合作是廣東改革開放的重要經驗和成果。下一步,廣東將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在投資科技創新經濟建設、大灣區基礎配套建設、民生領域的合作、生態環境保護以及攜手推進大灣區規劃建設機制創新上等深入合作。
改革開放初期大批港商港企如震雄、美心、伯恩、建滔、金山、李錦記等知名企業,湧入珠三角投資興業,在實現個人事業的過程中,還成為當地龍頭企業助推當地經濟發展。本屆交流大會特設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頒獎活動,表彰29位早期進入內地投資的港商,肯定他們對內地經濟及發展持續多年的貢獻。
會上,5位港商代表分享各自敢為人先的創業經歷,更用「勇者勝」激發年輕港商積極參與大灣區機遇發展。(見另稿)
珠海市委書記郭永航、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郭振華、香港生產力局主席林宣武、珠三角工業協會主席葉中賢以及數十位粵港澳三地70多個工商社團領袖出席交流會。
港商代表分享
永和實業有限公司林亮
改革開放的消息公佈之後,我便到東莞開設玩具廠。結果10年之內,規模由25個工人發展到兩萬名,與此同時我所在的玩具行業為國家賺了不少外匯,創造了千萬個就業機會。
建樂士企業有限公司孫啟烈
我於1979年進入內地發展,當時在香港的加工貿易企業需要生存,而內地缺乏外匯資金,便給我提供了機會。當年的創業環境艱苦,要去鄉下搵地、搵屋、搵工人。逐漸地,便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我覺得,在任何年代,都要做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勇者。
創科實業有限公司鍾志平
改革開放之初,我就前往東莞設廠,以「香港接單+內地生產」的模式發展,公司上市之後又在海外收購一些品牌公司,帶動自有企業創新發展,成為機電轉型升級的示範企業。
旭日集團楊勳
感恩國家改革開放40年造就了公司的發展。作為來料加工的港商代表,在1978年,旭日集團率先在廣東開設來料加工廠。40年來,集團由工業製造走向多元化經營,成為行業規模企業代表。現在大灣區建設帶來極大機遇,港商要抓住機遇,善用資源,為自己的發展「遇水架橋」。
天威控股有限公司賀良梅
我於1988年到珠海投資,企業發展一直注重科研創新,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打印耗材及打印服務行業的領先者。沒有國家改革開放,就沒有當年廣東省的勞動力紅利。如今,港企要抓住大灣區機遇,積極擁抱科技創新。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若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