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近期,中日政治互动密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公开表示,中日关系已经全面重上“正轨”,有信心进一步改善中日关系。此前,日本副首相兼财相麻生太郎、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外务事务次官秋叶刚男等人纷纷来华,与中方展开密切政治协调。
各种迹象表明,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为契机,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两国在关系改善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窗口”。安倍首相称中日关系“已上正轨”,可被视为是对这一趋势的正面肯定,但同时也应看到以上表态背后的意图。这既是对外继续展示姿态,释放政治信号,更是对内大力彰显业绩,争取政治支持。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在即,安倍正积极巩固权力优势。响应舆论要求,强调政府在改善中日关系方面积极进取并取得进展,显然有助于争取更多党内和民意支持。
中日关系目前趋势向好,前景较为乐观,但欲使这一趋势“定型”“持久”仍然需要双方合力维持。5月,李克强总理访日会见安倍首相时表示,希望推动两国关系重回正常轨道,实现长期健康发展。为此,双方要审时度势,重温条约精神,巩固政治基础,拓展友好合作,将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落实到位。中国领导人不仅希望中日关系“向好”,更希望中日关系行稳致远,因此强调双方必须继续“相向而行”。现在中日关系处于改善发展的关键时期,比乐观展望更重要的,无疑是持续的努力。中日关系仍存在诸多未解决的敏感问题,其“基本盘”特别是政治互信仍需巩固。此时日本如果“开倒车”,做有损中日关系大局的事情,会让此前中日有识之士们的努力前功尽弃。
日本改善中日关系的需求,有确保中日关系大体稳定的“总体底线”,以及利用中日经济合作分享红利的“基本刚需”。然而,日本又在秩序、利益和影响力方面持续对华竞争,阻遏或延缓中国崛起。有日方媒体近期指出,安倍政权主张推进中日关系“从竞争到协调”,一方面在经济上与中国合作,另一方面又在海洋上与中国对抗,这也使得安倍对华外交处于矛盾当中。日本国内仍有舆论认为,需要采取措施牵制中国,否则中国影响力的扩大会给日本带来现实和长远的威胁。这也反映出,当前日本对华认知中仍有相当消极、负面的存在。在势利心态、警惕情绪和固有偏见的干扰下,中日关系“行稳致远”仍面临不小的挑战。这需要中日两国人士在未来加以努力,重点解决。
《中日和平友好和平条约》缔结40周年给中日双方的最大启示就是,中日关系的发展需要基于有益历史经验,高举和平、友好与发展旗帜,使双边关系发展真正惠及两国民众以及地区和世界。包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内的中日四个政治文件,以及2014年中日领导人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在中日关系历史发展中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也是确保中日关系在正轨上稳定运行的关键。中日两国应切实遵守以上政治原则与基本共识,积极克服政治障碍,真正达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构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中日两国应努力转变思维、理性相对、培养两国间的“合作情境”及相互信任。特别是,日方应放弃对华的竞争对抗心态乃至“假想敌”心理。
中日关系要重回正轨上,中日两国不仅要加强高层政治交流和顶层“战略建构”,更要持续推进多层面的对话、交流渠道和机制,促进民间往来和人文交流,确保媒体报道发挥沟通作用。通过良性互动,逐步恢复两国间从高层到民间全方位的默契信任,改善相互认知。
(卢昊,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