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首次跻身最具创新力经济体20强,由2017年的第22位上升至第17位,是唯一一个进入全球创新指数前20名的中等收入国家。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中国自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将其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加以谋划和部署,国家相关部门和各个地方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各项工作,不断优化知识产权环境,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能力不断提升。
此次全球创新指数评估中,中国在研究人员、专利和科技出版物数量等方面位列全球第一,在教育投资和研发支出转化为高质量创新成果的能力方面,位列前三。这说明,中国的创新产出从数量的提升转变到了质量的提升,知识产权在提量增质及产业化领域的快速发展,有效激发了创新活力并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38.2万件,同比增长14.2%,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国际专利申请量升至全球第二。近5年来,中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两倍,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成为继美、日之后第三个超过100万件的国家。这些数据显示,中国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和维护能力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也明显提高,2017年,中国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29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4%。以知识产权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指标明显高于GDP增速,彰显了知识产权制度对于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
知识产权是创新和市场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从科技强国到产业强国再到经济强国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产权化的技术成果,专利不仅能为科学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提供法律保障,还能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价值支撑。2017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万亿元,实现专利质押融资总额720亿元,知识产权价值加速实现,有力促进了创新企业的发展。可以说,中国科技创新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实现并跑或领跑,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创业热土。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为创新发展塑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量6.7万件,同比增长36.3%。全国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一审案件21.35万件,审结20.30万件,分别同比增长40.37%、38.38%。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提高到76.69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 有效震慑了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维护了创新主体的合法利益。
总之,此次跻身最具创新力经济体20强,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结果。尤其是2016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以来,中国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相关制度与政策、创新驱动、知识创造、企业创新、技术应用与知识产权等指数持续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之一。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中国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科技创新仍然会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行政、技术、社会综合治理等手段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何炼红,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海外网特约作者 责编:介瑾、孟庆川)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