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新时代活力侨乡城市大会主题圆桌对话现场王刚摄
中新网金华5月1日电(项菁)侨乡作为联通中外的桥梁,不仅是华侨华人“根”之所在,也是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拼流量”的新媒体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早已成为过去式,“好酒”也需要借助媒体、平台常“吆喝”。
此背景下,侨乡故事如何“出海”又“出圈”?
5月1日,在浙江金华金东举行的首届新时代活力侨乡城市大会主题圆桌对话上,来自侨乡的媒体代表、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海外媒体代表等展开探讨。
深挖乡愁记忆 内容是“王牌”
“本地媒体要讲故事,挖掘文化的料、资源的料、情感的料,方方面面凑在一起才能烹饪大餐。”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杨亚初说。
在杨亚初看来,侨乡是侨胞们割舍不断的乡愁记忆,要深挖本土资源,形成“魅力磁场”。同时发挥更多留学生等年轻力量,创新平台和传播形式,让地域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
以金东为例,当地拥有华侨及归侨、侨眷、侨属超过2700人,现有涉侨阵地13个。其中,当地依托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赤松黄大仙宫),向海内外讲好黄大仙故事,弘扬中华传统“善”文化。
在加强侨乡国际传播力建设上,“内容”是必须掌握的一张“王牌”。作为中国边境地区的媒体声音,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欧文华对此深有感触。
民族特色浓郁、产糖大市、古老与年轻交融、山水资源丰厚……崇左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西与越南接壤,地域特色明显。欧文华现场提到的“崇左资源”,无不成为海内外“兴奋点”,同时崇左市广播电视台依托本土民俗民风、与东盟相近的优势,让深厚的民族文化在东盟“出圈”,成为国际传播新优势。
善用跨界思维 “前店后厂”共传播
新媒体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但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酒香也要勤“吆喝”,优质内容必须拥抱新的传播形态。
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吴秋华谈及,苏州开放程度很高,作为传统媒体,不能局限于传统传播手段,发掘苏州各种美的同时,也要运用跨界思维、融媒体思维、互联网思维将其传播出去。
其举例称,该集团旗下团队打造的“情调苏州”就是充分反映苏州特色的时尚文创品牌,已覆盖图书出版、微电影拍摄、文化衍生品开发、文艺策展等领域,“最早的‘情调苏州’是一本旅游杂志口袋书,目前作为官方伴手礼,已经走到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成为国际传播的载体。”
广东省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苏伟城也认为,让好内容走向海外,要善于借船出海、合作共赢。
江门地处广东沿海,是中国著名侨乡。苏伟城举例说,这些年,当地探索了“前店后厂”国际传播机制,所谓“前店”就是紧密联系海外主流媒体、华文媒体以及海外社团组织的社交媒体、海外华侨华人社交平台等,“后厂”就是地方主流媒体,“我们策划一些适合海外传播的内容,借助海外平台走出去”。
发挥私域流量 借“侨”出海出圈
当侨乡故事被挖掘,传播形式得以创新,侨乡故事就实现了国际传播。面对新媒体时代,《葡新报》社长马丽梅提及,国际传播“大合唱”,除了借助传统的公域流量空间,还要借助海外华侨华人的私域“朋友圈”。
在马丽梅看来,要发动侨胞做好国际传播的民间使者、国际传播的友谊桥梁,所谓国际传播应该是不同理念的交流和碰撞,而“侨”就像宇宙中的星星,他们所处地方不同,但爱国情怀相同。他们在新的传播环境中,经过口口相传或者个人社交平台,信息也更易被海外接受。
其实,包括《葡新报》在内,扎根全球的海外华文媒体本身是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同时,分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更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宝贵资源。这些年,侨胞们也积极创新形式,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
譬如19年前,金东侨胞张素兰到吉尔吉斯斯坦建立德隆电视台,如今已落地150多套频道,是中亚地区用户覆盖最广、服务网点最多、最具影响力的本土媒体机构。作为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德隆电视台还推出《熊猫剧场》,积极推动更多中国主题影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等精品节目在中亚播出。
据悉,该活动由中国新闻社、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省侨办)指导,中共金华市委、金华市人民政府、浙江省侨联、中国新闻报、中国侨网、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主办,中共金华市委统战部、中共金华市金东区委、金华市金东区人民政府等承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