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未来要在中美交往中确定一些节点,2022年3月18日,毋庸置疑,会算一个。
中美元首这一天的视频通话,格外引人瞩目。
一方面,今年,是中美关系正常化50周年,也是现任美国政府在任第二年。中美关系,也到了作阶段性总结的时候。
另一方面,眼下国际风云变幻,世界也想听到中美两个大国的声音。
中美元首的这次视频通话内容,有十句话,值得反复品读,应该也会成为中美打交道过程中值得回望与回味的坐标。
目前,中美关系还没有走出美国上一届政府制造的困境,反而遭遇了越来越多的挑战。特别是美国一些人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这是十分危险的。台湾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对两国关系造成颠覆性影响。希望美方予以足够重视。
第一句话,开宗明义,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核心关切,亮明了底线。
中方没有藏着掖着,态度鲜明,直接点名上一届美国政府给中美关系制造困境。
对于这一届,话留三分,但划了重点,特别点名“美国一些人”,正在底线问题上试探。
中美之间,要讨论的问题很多,中方每次都把台湾问题摆在桌面上,是关照历史,也是关照现实。
50年前,美国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成了中美之间所有交往的前提,现在,台湾问题拿出来,仍然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
习近平主席说,台湾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影响是“颠覆性”的。“颠覆性”这个词,在元首四次线上交流中,还是第一次用。
也要注意,习近平主席用的是“如果”。
在政治上做假设,意味着“最坏”的结果都已经考虑过了。
中美关系之所以出现目前的局面,直接原因是,美方一些人没有落实我们两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也没有把总统先生的积极表态落到实处。美方对中方的战略意图作出了误读误判。
历史,一定会给某些人记下一笔。
通话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了导致中美关系目前局面的直接原因:美方一些人没有落实我们两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也没有把总统先生的积极表态落到实处。
一句话,绵里藏针,既给对面的人留了面子,也一针见血作了提醒——美国内部,有一些官员,在阳奉阴违。
具体是谁,拜登可以左右看看。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消息稿中,公布了参会人员的具体名单。而美方消息稿以及简报会中,都只笼统地提到了“政府高级官员”。外媒公布的现场影像里,也只有拜登一个人。
熟悉美国政治的刁大明是这样评价这“一些官员”的:
拜登身边的一些人存在意识形态与大国竞争的执念,在对华事务上没有非常理性、积极的认知,就会出现总统的话音刚落,在执行过程中就被扭曲、被掏空的现象。
言行的差距,拜登可能也清楚。
拜登:美国不寻求同中国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
历史总会留痕。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样的表态,去年11月的视频会晤中,拜登总统当面向习近平主席承诺过。此次通话,他再次重复了这一表态。
中方的消息稿中,这段话摆到了导语的下一段。
表述中,中方还保留了直接引语“我愿重申……”——原封不动把拜登总统的话放出来,让全世界见证。
拜登总统的表态,习近平主席十分重视。
他提到:总统先生刚才又重申,美方不寻求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
把拜登的话复述一遍,是认可,更是提醒——说得很对,但得作数。
这是说话的艺术,也是大国外交的智慧。
拜登:50年前,美中两国作出重要抉择,发表了“上海公报”。50年后的今天,美中关系再次处于关键时刻,美中关系如何发展将塑造21世纪的世界格局。
中美关系,要着眼过去,也要面向未来。
拜登总统的这句话,就是对习近平主席“世纪之问”的回应。“世纪之问”,是习近平主席在去年9月的中美元首通话中提出的。
过了两个月,拜登总统就在视频会晤中作了回应:
我赞同习近平主席所讲,历史是公正的,美中关系只能搞好,不能搞砸。
又过了四个月,这次通话中,拜登总统再次作出回应:
50年前,美中两国作出重要抉择,发表了“上海公报”。
50年后的今天,美中关系再次处于关键时刻,美中关系如何发展将塑造21世纪的世界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之前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美联社记者马特·李质疑国务院新闻发言人普莱斯不重视尼克松访华50周年这一纪念日。当时,普莱斯直接被问住了。
现在拜登总统自己提了“50周年”。再看中方那句“一些人没有落实”的表述,耐人寻味。
把中美关系放在历史坐标中,看得更清楚。
50年前,尼克松在访华时就说过,中美一起可以改变世界。
当下的中美关系,不比50年前复杂,还需要美方拿出政治勇气,回答攸关世界前途命运的“世纪之问”。
中国有两句老话,一句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另一句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关键是当事方要展现政治意愿,着眼当下,面向未来,找到妥善解决办法,其他方面可以也应当为此创造条件。
中美两国的每次通话,除了聊中美关系,都会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这次特殊的是,消息稿导语直接点了“乌克兰局势”。
这是眼下国际风云最大的风暴眼,也是美国主动想跟中国聊的话题。
局势很复杂,但大道至简,习近平主席说了两句老话——“一个巴掌拍不响”“解铃还须系铃人”。
老话,要听弦外之音。
俄乌问题的关键,首先是当事方,保持克制,才有解局希望。
其次,是始作俑者,是谁持续推进北约东扩,把乌克兰推向冲突的前沿?
最近这些天,中国也在频密与世界交换看法。
无论是对当事方俄罗斯、乌克兰,相关方法国、德国,还是其他国家如南非、柬埔寨等国,中国一直都在传递同一个信息,要和谈,要和平。
各方应该共同支持俄乌对话谈判,谈出结果、谈出和平。美国和北约也应该同俄罗斯开展对话,解开乌克兰危机的背后症结,化解俄乌双方的安全忧虑。
俄乌这一笔,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谁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历史终会给出答案。
习近平主席给了八个字:谈出结果、谈出和平。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要理解中国首先要理解中国文化。
中国历来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和为贵,这与反对战争的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
俄乌冲突升级以来,中国一直在做的,是劝和促谈,是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送的是食品,而美国,送的是致命性武器。
就在交流前两天,美国又给乌克兰提供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对此,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作了解读:
美国在阻碍缓解紧张局势的各种努力,而不是解开症结,化解忧虑。美国的所作所为,让现有格局更加复杂、曲折。
美国内部不是没有人认清事实,共和党议员马乔里•泰勒•格林就说道,“华盛顿似乎更关心将我们的儿女送入一场潜在的战争,而不是更紧迫的国内问题。”
去年美军从阿富汗战场仓皇撤离时,拜登曾说,不会再把美国儿女送到战场上去。
正像中国提醒的,不要兵戎相见,现在美国也需要一张谈判桌,和北约一起,跟俄罗斯谈清楚。
如果进一步升级,还会引发全球经贸、金融、能源、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等发生严重危机,使本已困难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乌克兰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是中方不愿看到的。再升级,中方更不愿看到。
让局势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通过制裁打的一场“经济战”。
其实通话前,美方就想着沿用“以力服人”的老套路,让布林肯出面威胁施压。其目的,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作了总结:
希望中国不要向俄罗斯提供支持,要跟着美国一起制裁俄罗斯。
结果呢?
通话开始后,中方几乎是第一时间,通报了对乌克兰问题上的一贯的劝和促谈的立场,路透社和CNN等不少外媒都作了引用。
美国对中国的施压不会发生作用。
原因很简单,中方历来反对缺乏国际法依据、没有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制裁,是抱薪救火,只会让局势进一步升级。
外交决策独立自主,一以贯之。自然,也就自信。
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不言,自明。
当前,世界各国已经十分困难了,既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又要保经济保民生。作为大国领导人,我们要考虑妥善解决全球热点问题,更要考虑全球稳定和几十亿人民的生产生活。实施全方位、无差别制裁,受罪的还是老百姓。
中美两个大国的领导人,责任不是一般的大,他们考虑乌克兰问题的站位,都应该是全球。
习近平主席的这句话,说的不仅是俄乌,也是世界。各国又是疫情反复,又是经济脆弱,都不容易。
着眼于全球,以民心为心,朴实的话体现的,正是大国领导人的胸怀与政治担当。
前三次线上交流中,习近平主席都提到了“人民”:
中美关系,关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能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发展最大内生动力。
民为本,这是回答如何给世界一个更好未来的答案。
也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让习近平主席说出,实施全方位、无差别制裁,受罪的,都是普通人。
这句话,很多外媒也都报道了。
一方还在考虑着制裁施压的小把戏,而另一方,则已经站在全球人民利益考虑问题。
高下,立判。
当务之急是继续对话谈判,避免平民伤亡,防止出现人道主义危机,早日停火止战。长久之道在于大国相互尊重、摒弃冷战思维、不搞阵营对抗,逐步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架构。
乌克兰危机,是现实问题,反映的更是全球变局。
习近平主席这句话,给出的不仅是解决当前危机的方法论,也是关于世界之治的中国倡议。
当务之急,还是和平。只要有战争,就会有伤亡。人类已经很脆弱了,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防止危机再度发生,总要找到乌克兰问题的“根”。
欧洲大陆是决定世界和平的关键地区,曾饱受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现在又重燃战火。这背后反映的问题,非常值得反思。
追根溯源,根子还是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
谁有冷战思维,谁就更该反思了。
两国元首认为,此次视频通话是建设性的,责成两国工作团队及时跟进,采取实际行动,争取中美关系重返稳定发展的轨道,为妥善解决乌克兰危机作出各自的努力。
行胜于言,这是中美的共识。“及时跟进”“采取实际行动”等类似表述的话,美方消息稿中也有:
两位领导人要求他们的团队在未来的关键时期跟进今天的谈话。
通话后美方的记者会上,政府高级官员还透露:
两位领导人责成他们的团队在未来几天和几周内对领导人的讨论采取后续行动。
中美关系可控,就是给世界吃了颗“定心丸”。
对于中美关系的现状,我们认识得很清楚:
过去有分歧,现在有分歧,将来还会有分歧。
关键是管控分歧。一个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守护。
在去年11月的视频会晤中,习近平主席专门给了拜登总统一个提示:
希望总统先生发挥政治领导力。
什么是政治领导力,美方真的该好好悟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