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袁思陶、邢贺扬)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参加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5日接受新华网专访,就如何产艺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提出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
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既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个标志,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奔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许鸿飞认为,当下乡村振兴工作如荼如火,在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村产业蓬勃发展。但在村民素质观念、乡村美学、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品牌推广等软实力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乡村振兴,尤其是“文化振兴”,需要有影响力的艺术家IP持续助力,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的艺术助推乡村振兴成熟模式。
过去一年,许鸿飞深入乡村调研,深感让艺术资源、配套资金、人才全面下沉乡村的重要性。他认为,应进一步促进艺术与乡村融合,加强农村产业与文创艺术的融合,吸引更多人到乡村旅游消费、投资创业,提高农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许鸿飞建议:一是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特点,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功能、经济互补优势和岭南文化特点,构建新时代岭南乡村美学标准,促进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粤港澳大湾区。二是加大艺术下乡政策、资金支持,缩小城乡公共文化资金投入差距。应加强对文创艺术下乡的支持力度,集中力量解决农村文化艺术服务资源和资金严重不足、涣散的问题,缩小城乡公共文化财政的投入差距。三是构建乡村文创产业生态,促进农村产业及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打造“艺术+互联网”“艺术+科技”“艺术+文创”等跨界融合的新型乡村产业。四是强化艺术人才加持的乡村队伍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有助于解决文创艺术人才一直以来集中城市而乡村匮乏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五是打造产业与艺术融合的乡村品牌,持续注入优质乡村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