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首次开通微信公众号,首次开发使用记者报名注册系统,首次设置融媒体访谈室……这是十九大新闻中心的多个贴心“首次”。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10月11日,设在北京梅地亚宾馆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正式开始对外接待服务,为境内外记者采访十九大提供服务保障,并将组织采访活动。提供了哪些服务?又将组织采访哪些活动?国外主要媒体对此有何看法?“看传媒”为大家整理介绍。
十九大新闻中心10月11日开始对外接待服务
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10月11日,设在北京梅地亚宾馆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正式开始对外接待服务,为境内外记者采访十九大提供服务保障。境内外记者将通过这一重要窗口和渠道感受大会气氛、了解大会信息。
十九大新闻中心驻地设置了新闻发布厅、个别采访室、融媒体访谈室、广播电视信号服务室、网络服务室、图片服务室、医疗服务室等功能区,为记者提供新闻采访、资料查询、电视公共信号等方面的服务和保障。新闻中心将组织一系列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集体采访、专题新闻发布会,以及组织外国记者和港澳台记者在北京及周边城市参观采访活动等。
十九大新闻中心主任胡孝汉介绍说,新闻中心从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两个方面提高服务水平。如大幅增加了记者工位,由十八大新闻中心时的46个增加到170个;同时,大幅提升信息保障水平,媒体通信区由2个增加到4个;互联网宽带由100兆提升至1000兆;网络接口由36个增加到218个;服务区、办公区和发布厅免费WIFI全覆盖;宽带上网由4兆带宽提速至20兆带宽。
以今年首次设置的融媒体访谈室为例,为满足各媒体在融媒体采集和播发方面的需求,特别提供了这个访谈室。据工作人员介绍,在这里,有线传输的网络端口可以供20个有不同需求的记者同时制作视频直播节目。此外,这里还有WIFI网络覆盖,不接网线也可以顺畅地传输节目。
新闻中心多个贴心的“首次”为中外记者采访带来了诸多便利:
首次开通微信公众号,记者可以在移动状态下,及时接收新闻中心发布的大会议程、动态、公告、通知和相关信息资料;
首次开发使用记者报名注册系统,接受外国和港澳台媒体记者采访报名申请;
首次开发使用境外记者采访申请系统,记者可以通过系统提交采访申请并可以在线查询受理情况。
除了硬件设施和技术保障外,新闻中心还为记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闻信息服务。与往届相比,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的记者招待会、集体采访等活动数量都明显增加。还将组织记者在北京及周边城市参观采访活动,近距离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
十九大报告是中外记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据介绍,十九大新闻中心将为记者提供中、英、法、西、日、俄、德等12种文字的十九大报告稿。
(10月11日,新闻中心外国记者组工作人员在给外国媒体工作人员发放证件。)
共组织15条采访线路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在北京召开。从10月12日开始十九大新闻中心组织包括中轴线在内的15条线的采访活动,请中外记者参加。
柬埔寨《高棉日报》驻北京记者张春河说,《高棉日报》共有4名记者参加十九大的报道。“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了柬埔寨很多帮助。不仅两国政府部门紧密合作,民间自发交往也非常活跃,无论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都与柬埔寨开展了很好的合作。”
他也提到,“这次大会,我们将关注很多方面的议题,我们报社希望成为沟通中国与柬埔寨人民的桥梁。”
《韩民族日报》驻北京记者金畏铉和韩国《中央日报》驻北京总局特派记者申庚振最关注的是中韩关系问题以及中国对朝鲜半岛局势的看法。
台湾中天电视台驻北京记者戴说,他们一共派出了15人参与报道。“我们最关注涉及台湾的议题,关心未来大陆对于两岸关系有什么政策。”她说,希望两岸各方面的交流更加活络起来。
其中,10月12日,参与中共十九大新闻报道的记者参加了“古都文化魅力中轴线”的采访活动。
北京传统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全长7.8公里。随着城市的发展,目前这条中轴线已经延伸到了奥林匹克公园。据北京市东城区文物管理所原副所长李岩介绍,中轴线距今已有700年历史。“中国的图腾是龙,而中轴线是‘龙脉’。”
象征“龙头”的永定门城楼一度被拆除,2005年得以复建。那里曾是北京田径世锦赛马拉松的起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天空中的“大脚印”焰火也是从永定门城楼开始的。
“我们希望能够推动中轴线的申遗工作。”李岩说,“北京旧城古迹有一半左右都在中轴线上,如果申遗成功,就能够更好地保护这些古迹。”
在中轴线另一端的钟鼓楼文物保管所业务部主任冯磊则希望能够加强鼓楼的修缮。“上一次大修还是1984年。”他说。
根据9月29日正式对外公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将完善中轴线及其延长线,强化其作为首都未来发展脊梁的作用,2018年正式启动中轴线综合整治,2030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可以感觉到,北京这些年的文化古迹保护力度加大了。”45岁的申庚振对新华社记者说。
来中国前他在韩国也曾经从事文化方面的报道。“韩国上世纪80年代以前文化保护也做得不够,但是现在非常重视了,都有这样的过程。”申庚振说。
金畏铉今年40岁,他第一次来北京是2001年。这些年,他看到了北京的变化。“这样的活动很好,不然我平时工作很忙,难得有机会这样了解北京的古迹。
(记者团在北京永定门城楼上参观。)
开放、透明、周到,外媒点赞十九大新闻中心
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中共十九大新闻中心将增加会议透明度》
大会新闻中心已于10月11日正式启用,开放的环境、透明的信息、周到的服务,受到外国媒体的点赞和好评。
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以《中共十九大新闻中心将增加会议透明度》为题,指出十九大期间人民大会堂将开放“代表通道”。十九大新闻中心副主任王冬梅介绍说,这一通道将方便中外记者采访参会代表。
古巴拉丁社报道,中共十九大新闻中心11日正式启用,开始向媒体提供全方位新闻服务,比如新闻采访、资料查询、卫星传送等。报道强调,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微信信息服务亦在其中。
西班牙《EL MANDARIN》网站也注意到,中共十九大新闻中心正式启用,中心的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于同日开通。
黎巴嫩“阿拉伯人看中国”网站文章强调,新闻中心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突出服务功能,结合了信息发布与互动交流,有中、英文两个版本。
据了解,这次大会新闻中心在信息服务上有三项创新:首次开通微信公众号、首次开发使用记者报名注册系统、首次开发使用境外记者采访申请系统,为记者申请采访代表提供了更多便利。
与此同时,新闻中心在硬件设施、技术保障等方面服务水平的大幅提升也受到外媒关注。
新加坡《联合早报》特别注意到十九大新闻中心记者工位的增加。报道说,这次大会新闻中心大幅增加记者工位,由46个增加到170个。信息保障方面,互联网带宽由100兆提升至1000兆。
俄罗斯《劳动报》网站援引新华社消息指出,这次新闻中心设置了新闻发布厅、访谈室、广播电视信号服务室、网络服务室、图片服务室、医疗服务室等功能区。
日本RecordChina网站文章《十九大新闻中心正式开始对外接待服务》提到,新闻中心将为采访十九大的境内外记者发放采访证件、受理采访申请、安排参加大会采访活动等,全方位保障记者采访顺利进行。
“这次新闻中心从软件系统和硬件设施两个方面都提高了服务水平。”十九大新闻中心主任胡孝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新闻中心是境内外记者了解大会信息、感受大会氛围的重要窗口。提供开放的环境、透明的信息和周到的服务,为记者提供更多便利,吸引更多记者前来采访,从侧面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与开放。
新闻中心外国记者组组长徐悦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说,这次报名采访十九大的外国记者覆盖面更广。除了来自发达国家的媒体,亚非拉国家来的记者很多。“这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更高了。我们也会尽力提供更多信息和报道资源,提供更多采访便利。”
来源:崔静、刘羊D,《十九大新闻中心正式开始对外接待服务》;白旭、李萌,《中外记者感受北京中轴线》;崔静、刘羊D,《自信・开放・细致――十九大新闻中心启用首日速写》,新华社;杨牧,《开放、透明、周到 外媒点赞十九大新闻中心》,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