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基本面仍然稳固、质量效益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保持战略定力,把长远目标和当下目标结合起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挖掘和集成新的竞争优势,化危为机,变压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稳步发展,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风险挑战增多,下行压力加大。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必须全面客观看待当前经济形势,从长期趋势看当前形势,根据远期目标明确当下目标,深入理解、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基本面仍然稳固、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受世界经济增速下滑和国内增长动力转换尚未完全到位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增多。但站在全局高度看,我国经济虽有下行压力加大的一面,更有总体平稳、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一面,整体看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四大宏观经济指标显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首先,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符合年初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的预期目标。近期,我国经济出现回升趋势,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比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8%,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仅远高于主要发达经济体和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高于多数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美元的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次,就业形势保持稳定。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7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6.3%。在一系列就业优先政策的支持下,就业形势整体向好。第三,通胀压力总体可控。今年以来,受猪肉价格上涨影响,个别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偏大,但从总体看,1—11月CPI同比涨幅为2.8%,仍处于全年上涨3%左右的预期目标范围内。综合分析,今年以来的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全局性的通胀压力不大,加上粮食生产形势较好,物价有望继续保持平稳,为宏观调控、产业升级、民生改善提供有利条件。第四,国际收支态势良好。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多元化取得积极进展,拓展了外贸发展空间。1—11月,货物进出口28.5万亿元,同比增长2.4%。随着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我国利用外资保持增长。1—11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459.4亿元,同比增长6.0%,我国仍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我国外汇储备持续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为经济和金融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从需求看,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转向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内需中又更多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5%,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19.8%,内需合计贡献率达到80.3%,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态势明显。从供给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要素规模扩张逐步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技术进步带动。1—11月,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8.5%,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7个、2.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1%,快于全部投资8.9个百分点。二是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同比实际增长6.1%,基本与经济增长同步,为居民消费发挥经济增长“压舱石”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重点领域风险总体可控,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精准脱贫有力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贫困人口数量大幅下降。污染防治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不少,但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从当前形势和发展趋势看,明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国际看,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虽然明年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不少,但是我国经济具备长期向好的基础和条件,只要趋利避害、发挥优势、应对得当,就一定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
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就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我们党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克服各类艰难险阻,谱写经济发展新篇章。
我们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积累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工业体系完备,20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部分产业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铁运营里程约占世界总量的2/3,基本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我国创新产出不断扩大,连续8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全球首位,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更加充沛。
我们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我国人口近14亿,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随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这个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大市场将更具活力。目前,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民生、环保等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扎实推进,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将不断提升,进而释放出新的内需潜力。
我们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近9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超过1.7亿,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首位,能够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和智力支撑。
坚定信心、保持耐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把长远目标和当下目标结合起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挖掘和集成新的竞争优势,化危为机,变压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就能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通胀压力较为温和,加上宏观杠杆率依然偏高,不能也没有必要搞“强刺激”。要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和节奏,完善和强化“六稳”举措,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消费稳定增长,切实增加有效投资,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不断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保持经济长期向好,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眼于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制造业水平,发展新兴产业,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提高经济竞争力。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举措,是把基础和条件优势转化为经济长期向好态势的关键一招。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改革土地计划管理方式,塑造高标准市场体系;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引导外贸外资稳量增效,推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
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放缓的情况下,更要绷紧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根弦,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继续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解决好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织密社会保障网,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发挥市场供给灵活性优势,增强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
推动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决战决胜三大攻坚战。要彻底消除深度贫困,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巩固已有脱贫成果;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做好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作者毕吉耀 张哲人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31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