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如何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作出全面部署,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支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今年以来,民生保障工作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改善取得新进展。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新一轮医保药品准入谈判成功的97个药品中70个是新增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60.7%;前三季度,个人所得税改革累计人均减税1764元;前10个月,全国棚户区改造开工300万套……一个个改变,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民生”仍是重要关键词。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中国首次把就业优先政策放在宏观政策层面,前11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7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6.3%,全年有望达到1300万人以上,实现新增就业连续7年超过1300万人。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就业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明年压力仍在,如何做好就业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这些部署,为稳就业提供了重要遵循与保障。
住房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是一项长期任务。明年,中国将针对性地采取更多有力措施,包括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的需求。
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合力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兜住基本生活底线”“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等要求,将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打好“政府托底”这张牌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优势。此次会议强调,深化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更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通过这些举措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既追求效率又注重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将继续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老百姓的美好生活看得见、摸得着。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邱海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12月18日 第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