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城市,每到饭点,外卖小哥穿梭在大街小巷,成为一景。外卖小哥是大众对送餐员的亲切称谓。作为新职业群体的代表,外卖小哥出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游行队伍中。外卖小哥们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有哪些酸甜苦辣、牵挂梦想,社会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今日起,本版推出“一线探民生·外卖小哥零距离”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编 者
“采访可以,但你要跟着我送外卖?还是别了,你肯定跟不上我的。”听说记者要跟随一同送外卖,电话那头,外卖小哥姚权刚这样劝道。耐不住记者的一再坚持,他最后才勉强同意,并再三嘱咐要注意安全,跟上速度。
11月的杭州城已经入冬,约好采访的当天,不巧下起了雨,冒着风雨,记者也体验了一把外卖小哥的日常。
160公里
每一公里跑下来都是经验
姚权刚今年41岁,是杭州市萧山区的一名外卖小哥。他身材瘦削,皮肤黝黑,走起路来像带着风,记者要小跑才能跟得上。中午12点,正值点餐高峰,也是外卖小哥一天中最忙的时段之一。刚刚送完一单外卖的姚权刚,来到一个美食城门口等待生意,只听手机一响,平台又派了新订单,熟练的操作后,还没坐定的姚权刚,便招呼着记者,起身走向店家。
送餐路上,姚权刚眉头紧皱,相当认真:“安全第一,我从不在骑车时看手机,都是专心看路。”既要注意安全,又得保证时间,还要做到不能洒餐。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记者累得气喘吁吁。“送外卖很辛苦吧,要跟上我是不是挺难的?”送餐完毕,姚权刚的眉头暂时舒展开来,跟记者打趣道。
早上9点40出门,10点开始接单,下午3点是休息时间,再从4点跑到夜里12点,一天下来,骑行160公里,加上跑上跑下,晚上睡觉腿都打哆嗦。
跑那么多路,送餐效率有没有保障,又该如何避免差评呢?
面对这些问题,姚权刚毫不含糊:“跑久了,自然能总结出经验。像差评这类问题,无非就是洒餐、送错单或者晚送达。洒餐的问题,一般是因为在减速带上骑得太快,拿错餐就是太粗心,其实这些问题都能避免。最主要的,还是要熟悉地图和商家的出餐速度。”在萧山区,北起机场高速、南至金城路,从风情大道东至通惠北路,这就是姚权刚的送餐范围,这一带的地图,他已做到“了如指掌”。虽然只干了3个多月,现在送餐,他已经可以不看导航,甚至总结出了自己的“送餐大数据”。
“时间久了,什么时间段在哪里接单比较方便,都摸出了规律。”姚权刚说,“附近有几幢写字楼,白领们中午喜欢点快餐;那边的几幢单身公寓,住户喜欢点盖浇饭、奶茶和水果;到了晚上,烧烤和蛋炒饭卖得比较好……”
至于自己,他只有在下午3点才能吃上饭,“一天饭钱控制在20元内,找个小店随便吃点。有时候我会买两份饭,因为点两份有‘满减优惠’,留一份到晚上,找个店家借用微波炉加热一下再吃。”姚权刚说。
50单
希望顾客多一些理解
下午3点,是外卖小哥的午休时间。记者跟姚权刚约好,来到他经常休息的地方,这是他一天里难得的清闲时刻。只见周围也有几个外卖小哥正在休息,彼此间少有交流。“大家一般都不停下来,”姚权刚一边吃饭,一边说道,“因为时间就是金钱,少花点时间吃饭聊天,就能多跑一单。”
对他来说,只要不浪费时间,平均上午20单、下午30单,努努力一天跑50单没有问题。
天天风吹日晒,难免经历酸甜苦辣。说起印象最深刻的送餐经历,姚权刚说,一个让他很温暖,另一个很难过。
10月22日那天,因为一幢大厦里有两份餐要送,着急的姚权刚误把24楼点的外卖错送到10楼的顾客手中,等电梯会耽误时间,索性就爬楼,一上一下,来回两趟,总算把餐送对了。他说,24楼的顾客看他跑得满头大汗,大概是出于体谅,就没给差评,还主动转给他2.3元钱辛苦费。钱虽然不多,但让他感动了很久,至今都很难忘。
而提及最难过的那次送餐经历,事后也让他总结了经验。9月18日晚上10点多,姚权刚从某商务酒店送完餐,就急急忙忙跑去下一单,结果到达目的地,打开餐箱,他才突然发现外卖被偷了。“那一单要98元呢,我得跑15单才能赚回来。”姚权刚委屈地说,“钱赔给顾客,虽然对方也说没关系,但失望挂在脸上,自己也觉得挺难受的。”不过,从那之后,姚权刚就把餐箱换成了铁皮箱,还上了锁。“吃一堑长一智,这种错误绝不能再犯!”
他告诉记者,送餐对他而言不算辛苦,每一单跑下来都是沉甸甸的收获。有时候没服务好,他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毕竟顾客都等着吃饭,没按时送到,人家总归会失望的。”不怕苦不怕累,但他最怕的就是差评,“一个差评要罚50块呢!”他说,“为了不被差评,有时我就自己垫付餐费。别看一天跑得多,可这样算下来也没赚多少。”
虽然感觉自己不该对顾客提额外要求,他还是希望大家能多给予一些理解。
41岁
想给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
晚上9点多,找了家便利店,姚权刚跟记者聊了起来:“平时我回家都要12点40分左右,今天算是提前收工。”其实,41岁的年龄在外卖小哥中并不年轻,“大多数都是30岁以下的小伙子,年轻力壮的干劲足,跑得又快,我跟他们比不了。”他无奈地说道。
既然比不了,那为何还要选择送外卖呢?
“我想给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姚权刚对记者说。在送外卖之前,他在一家工厂干,挣得不多。比较下来,送外卖的门槛比较低,并且只要肯努力、愿吃苦,就能赚到钱。
现在,姚权刚的老婆和儿子住在江干区,他一个人租住在萧山区,房租一个月只要700块。虽然与家人一江之隔,但送外卖3个多月还没回过家。
问他想不想家,他笑笑说:“都在杭州,距离感没有那么强烈,还好。”问及他为何不选择回家住,他说自己每天晚上12点多才回家,怕动静太大会影响家人休息。尽管妻子也劝他回家,他还是想等孩子大一点住校后再回去。
提到儿子,姚权刚脸上露出满满的自豪。他说儿子今年11岁,正读五年级,成绩很好也很懂事,在年级能考前几名。因为不能陪伴在他身边,姚权刚难免会愧疚:“希望儿子能理解我,毕竟不能两全。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这边节省一点,多给家里一些钱,让娘俩生活得好一点。”愿望很质朴,这也是姚权刚最大的心愿和动力。
其实,他还悄悄地给自己定下了小目标——每月赚12000元。他给记者算了一下,照这样跑下去,肯定没问题。交谈中,记者发现姚权刚还擅长总结学习。就算回家再晚,他也总会在网上抒发一下当天的工作心情,总结一下工作经验,有时还会发起小调查,问问网友们希望外卖小哥该怎样更好地服务。用他的话说:“听听大家的意见,能有不少收获。”
畅谈许久,已至深夜。记者与姚权刚作别,临走前他笑着问记者,自己的报道什么时候能上报纸,他想买一份收藏起来。骑上那辆熟悉的电动车,姚权刚消失在夜幕之中。明天一早,他又将奔波在这熟悉的街头,为了能让人们吃上热乎的饭菜,也为了自己的梦想,继续跑下去。(本报记者 窦瀚洋)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25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