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在线(邓敏) 8日,来自美国、葡萄牙、加拿大、马达加斯加等十余家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编辑走进四川省凉山州采风和考察。一路行来,凉山州的美景和发展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普格县是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中国最佳民俗文化旅游名县,是中国旅游休闲目的地之一,境内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光热资源、水能资源非常丰富。
普格县位于凉山州东南部,县城距西昌74公里,国道G248线穿越而过,辖34个乡镇、153个村,有彝、汉、回、布依族等19个民族,总人口19.8万人,其中彝族人口16.5万,占总人口的83.3%。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和国家重点贫困县,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全县幅员面积1918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4359米,最低海拔1040米。
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7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2.53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4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54元。
普格县内自然景观丰富奇绝,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普格是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彝族第一个火把节场地就在日都迪萨,中国彝族第一支火把就在这里点燃,火把节由此成为彝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普格各地彝族群众都要举行斗牛、赛马、斗羊、斗鸡、摔跤、爬竿、选美、对歌、火把游山等极富民族特色的活动。届时,满山满寨都是歌的海洋,舞的世界,青年男女在举火把游玩之后,还要举行篝火晚会,弹月琴,拨口弦,跳达体舞,尽情欢歌,通宵达旦。
普格火把节地域特色浓厚,在国内外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节”、“东方情人节”等美誉,2004年普格被省文化厅授予“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被省政府评为“四川省文化先进县”; 2007年彝族民间文艺“朵洛荷”被省政府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普格获得“中国最佳民俗文化旅游名县”称号。
彝族年是嘴巴的节日,普格的彝族年最独特,每年11月20日,螺髻山彝寨将举办大型彝历年庆祝活动:千人坨坨宴、杀年猪、赛猪膘、祭祀祖先等活动会让游客流留连忘返,乐在其中。
普格烟农在整理烟叶
普格地处北亚热带气候区,冬暖夏凉,春秋季长,冬夏季短,年平均日照2120.5小时,年无霜期306天左右,有“天然温室”之称,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了烤烟、蚕桑、畜牧、林果、马铃薯五大经济支柱,培育了水果、蔬菜等新经济项目,逐步向产业化迈进。
普格烤烟以质优闻名,1985年代表四川烟参加全国郑州烟草博览会获金奖,目前,已建成多处烤烟生产示范基地,普格山地清香型烟叶可和世界烟草强国津巴布韦烟相媲美;普格蚕茧素来有名,出口茧达日本二级茧质量标准,是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唯一的出口蚕茧县;畜牧业发展前景看好,天然草场宽广,有可开发利用的草地116万亩;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水利、电力为支柱产业,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经济体系,龙头企业豪吉集团生产的“豪吉牌”系列产品畅销全国,享誉东南亚,是西南地区食品行业的拳头产品。
2016年,普格坚持以螺髻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牵引,加快构建“三带”农业经济,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稳定粮食生产,确保产粮7万吨以上,加快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合同种烟6.34万亩,产烟17.5万担,确保烟农收入2亿元以上。巩固发展蚕桑产业,养蚕10万张,产茧1万担,确保蚕农收入1800万元以上。做实马铃薯产业,落实马铃薯主粮化政策,种植马铃薯13万亩,确保产薯21.5万吨,产值1.75亿元以上。
普格继续依托本地农副产品资源,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打造以烤烟、蚕茧、青豌豆、生态萝卜、小兴场稻米为重点的“大凉山普格”特色农产品品牌;以豪吉集团为龙头,通过瑞士雀巢有限责任公司、西昌必喜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建设以螺髻山镇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工业集中区,着力构建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神奇螺髻亮新姿迎四方宾客,阿都儿女展笑颜盼八面佳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