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2月18日电 (王鹏 岳依桐)一排排川西民居整齐排列,干净的道路两旁树木茂密、鲜花盛开,一个名为“乡村十八坊”的文旅综合体内,村民正叫卖着各种酱料……“这里跟我印象中的中国乡村差别太大了!”18日,走进四川战旗村,日本《关西华文时报》副总编蒙令华感慨不已。
当日,行走中国·“一带一路”国家海外华文媒体天府行活动在成都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15家华文媒体代表探访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感受中国乡村振兴的最新模式。
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战旗村因率先推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得以致富,成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川样本”。数据显示,战旗村2017年的集体资产达4600万元(人民币,下同),集体经济收入46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6万元。
于2018年8月开始营业的“乡村十八坊”,是战旗村创新土地经营的最新尝试。这一集产品制作、参观学习、体验销售为一体的旅游商业文化综合体,具有浓郁川西特色的榨油坊、豆腐坊、酱油坊、布鞋坊、竹编坊、郫县豆瓣坊一家接一家排列着,吸引了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驻足询问。
在一个挤满游客的摊位上,秘鲁《公言报》总编孟可心看中了一双草鞋,并用手机付了款。“这个村的管理意识很超前,村民还通过网络销售自己的产品,这让我有些吃惊。”拿着印有村民淘宝店二维码的名片,孟可心说,他看到了当地村民积极开放的发展态度。
“规划太重要了,在乡村发展中因地制宜,锁住自己地区的优势,发展优势产业,都离不开集体规划。”深入了解了战旗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后,蒙令华认为,战旗村已经有资格打造出自己的“乡村振兴”品牌。
战旗村的确也在这样做。今年2月12日,一所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正式在村里揭牌,这所学院将聚焦乡村振兴干部人才发展的需求,重点开展乡村经营与管理人才、乡村信息化与互联网人才、乡村发展课题研究、乡村发展规划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等业务。
“海外华文媒体都非常关注中国的乡村振兴,我们在这里见识到了结合地方优势和集体的力量、助力城镇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的新颖做法。”澳大利亚澳华电视传媒董事长任传功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年多来,他感受到部分中国城镇和乡村的差距正日渐缩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