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末,冯小刚王朔纵情江湖,笑骂人生,引领一代影视风骚,构筑了一时无两的京派文化,20年后,他们重组天团却难挡颓式,《私人订制》收获了巨额票房,却透支了观众为数不多的信任。”
冯导,你这么开炮,你家里人知道吗?
12月29日,星期天,中国最著名的喜剧片导演冯小刚用连续7条微博炮轰那些喝倒彩的家伙。
“观众热衷爆米花喜剧我理解,但我无心伺候”算是虚晃一枪,真正的痛批对象乃是一群名为“影评人”的专业找茬者:“ 《一声叹息》突破了婚外恋题材禁区;《天下无》突破了不能当角的禁区;《集结号》突破了战争对人性描写的禁区;《一力四二》突破了对民族历史的解读;《私人订制》突破了对权力的讽刺。我尽了一个导演对中国电影的责任,无论创作还是市场。自视甚高的影评人们,我如果是一个笑话,你们是什么?”
是什么?是扯淡。骂过电影局,也骂过记者,冯导从来都是“眼晴里揉不得沙子”,影评人又算个什么东西:“我不怕得罪你们丫的,也永远跟你们丫的势不两立。”
连骂六大篇之后,冯导这叫一个心情舒畅:“真痛快,过瘾。拉开窗帘被阳光晃了眼,天怎么那么蓝?看出去老远。”
冯小刚之所以如此生气,大概是因为,明明《私人订制》票房截至12月28日已经10天破5亿,明明电影院里那些小情侣们笑得前仰后后,可就是有一群自以为懂行的影评人,像讨厌的苍蝇一样,聒噪个不停,什么“不好看”、“更像是个春晚小品”、“结尾道歉的部分非常莫名其妙”,总之,就是说“冯郎才尽”。
这不,豆瓣网上,这片子的得分居然只是刚够5分,比同期上映的《风暴》、《警察故事2013》都差。最热门的两篇影评,一个叫《咱还是相见不如怀念吧》,说“《私人订制》的故事性和连贯性都不足以成为一部合格的冯氏喜剧,它本身就是个悲剧”,另一个标题更难听,居然说冯导“一腔蠢血向东流”,还捎带嘲讽曾经的传奇编剧王朔“文学道路已经到头了”。 一对过去20年里可谓所向披靡的中国头牌喜剧组合,居然被轻蔑地说成“老了、软了”,男人的尊严往哪里摆?叔可忍婶亦不可忍!
周黎明是唯一被点名表扬的,因为这位“出淤泥而不染”的影评人打了个7分。冯小刚认为,只有他“看明白了我们是在什么语境下做了什么努力,做了电影人该做的事”:
12月19日,周黎明通过新京报专栏发表《冯小刚的喜剧之道》,称赞“《私人订制》的最大价值在于其批判现实的锋芒”:“显然,冯小刚不满足于逗观众笑,他希望观众在笑之余能静下来想一想关乎我们每个人的那些问题,其中有令人沉重的,有令人心酸的;但他知道当下的人们觉得思考太伤神,想用笑声来压倒静思,忘却现实。所以,他尝试用制药的方式,在苦涩的现实外涂上浓浓的糖衣。这便是他的喜剧之道。”
不过,很多人还是嗤之以鼻,其中不乏那些认定周黎明被华谊“收买”、收了冯小刚“红包”的诛心者了。
“周黎明不是收钱的人”——这是另一位知名影评人@鹦鹉史航在为老友辩护。不过,他也承认,自己打的分更低些:“《一九四二》是我铭记的冯小刚作品,《私人订制》则是我心目中的遗憾之作。”
在被他转发的点评中,包括@叶三28日留下的一声叹息:“我认为王朔最好的编剧作品是《顽主》,冯小刚最好的导演作品是《一声叹息》。其他无非边角料,渣滓或野心展示。《非诚勿扰》里那段引老男人们唏嘘不已的葬礼独白,其中心总结起来不过:‘我们牛逼过,现在我们老了,我们得挣点钱信个佛,因为我们害怕’。一口浊痰而已。”
黄佟佟大致也是这个意思。在冯小刚29日早晨连发7炮之后,是这位专栏作家火速更新原刊于时代周报上的《“镀金时代”的冯小刚》,发表博客《大院子弟的最后一轮狂欢》:“上世纪80年代末,他们纵情江湖,笑骂人生,引领一代影视风骚,构筑了一时无两的京派文化,二十年后,他们重组天团,却难挡颓式,《私人订制》完成了他们最后的狂欢,收获了巨额票房,一脚踏进主流大圈,却透支了观众对他们的为数不多的最终信任。”
按照这篇8小时内即获近万人次微博转发的文章所说,冯小刚是为了替《一九四二》巨亏还债而重拾喜剧,只可惜,“过时的段子和支离破碎的情节以及矫情的道歉说教是观众不买账的原因”,而最要命的,是“让人极不舒服的大院子弟们的奇葩价值观”。
中间那个“最长也最无聊的换血故事”,在黄佟佟看来,“几乎可以看成是冯小刚个人的自白”:“以一个极度直白的故事宣泄着大院子弟们特有愤恨和不满,他们觉得委屈,超前的思想在九十年代并不受主流待见,时常禁片,但到了今天,他们在占据了社会大量资源之后却发现群众居然也不听他们的了...如今的冯小刚,名利双收却满腹怨言,但关健是,他不知怨谁,他不满现状,但他又不知道应该不满谁——最后,他拾了一个软的柿子捏,‘群众里面有坏人!’”
其实,搞这么多大院子弟“受迫害妄想狂”的心理分析,恐怕都不及段子有票房杀伤力。
在“冯小刚炮轰影评人”成为微博头号话题后,吐槽愈加潮涌。其中一段是:“前几天去看《私人定制》,看到一半,前排的一个妹子突然大声说,冯导的电影真TMD越来越难看了,我听了就很怒,翻过两排座,上去就呼了丫一掌:不能小声点吗?没看见大家都睡着了吗!”
而@flypig的“神最右”,更是因其套用冯导句式,尤显刻薄而犀利:“《私人定制》突破了喜剧必须好笑的禁区。”
专栏策划: 搜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