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市郊中塞友好医院,解放军援塞医疗队队员同埃博拉留观患者进行交谈。
解放军援塞医疗队在弗里敦的中塞友好医院为塞方24名护士、两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和10名病房清洁工进行传染病防治业务与操作技能培训,受到塞方医护人员的欢迎。
一座占地300平方米的板房就是解放军援利医疗队163名队员就餐的食堂。
医疗队安排队员与家属进行视频通话,介绍当前情况,以缓解家属的思念和担忧。
有一种拼争,人类一直参与其中,此消彼长,从未停歇。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拼争正是这样一场拼争。
埃博拉,若非与致命病毒关联,它本该是流淌在西非大地上一条浪漫美丽河流的名字。
今年2月,新一轮埃博拉疫情出现在几内亚,并在短短数月内席卷了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等国家。本轮埃博拉病毒凶猛如虎,已感染人数达1.6万多人,死亡人数近6000人,8个国家有本土或输入型感染病例。不论是感染病例数量、死亡人数,还是受影响地区范围,此次疫情都达到了该病毒被发现以来的最大规模。
肆虐的病毒不仅给西非多国上空笼罩上一层阴霾,也牵动了全世界的心弦。
病毒不分国界,是全人类的共同威胁,中国有担当,中国军人责无旁贷!
9月16日,由解放军第302医院抽组的我军首支出征国外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医疗队一行30人,乘专机从北京启程飞赴塞拉利昂。
10月1日,位于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市郊的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中心正式启用。当日,我军援塞医疗队接诊两批共7名埃博拉留观患者。
10月26日16时18分,我军援助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首批物资空运至该国首都蒙罗维亚。
11月14日,来自第三军医大学和沈阳军区赴利比里亚运营我援建100张床位诊疗中心的163名医护人员,来自解放军第302医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赴塞拉利昂的73名医护人员、移动实验室检测队员等,再次出征。
11月25日,由中国军队援建利比里亚的埃博拉诊疗中心正式启用。
截至发稿时,整整83天,命运与共,守望相助,中国军人战病毒于国门之外,助病患于万里之遥。
这里没有硝烟却可能随时倒下,这里没有抗洪抢险的惊涛骇浪、抗震救灾的天崩地裂,却有与死神较量的惊心动魄。
83天里,“敌人”远不止埃博拉病毒,还有闷热潮湿、缺水少电、蚊虫蛇蝎……在困难面前没有一个人退缩,高调向“敌人”宣战;
83天里,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病区,护目镜、口罩、防护面屏、内外手套、防护服、靴子、靴套等11件防护用品穿戴共有36道程序,队员们穿了脱、脱了穿,稍有大意,病毒就可能乘虚而入;
83天里,他们夜以继日熟悉业务流程、掌握相关技能、适应工作环境,调整心态,他们以笑脸相互鼓励、支持,也在用笑脸告诉当地民众,为了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他们准备好了;
83天里,伴随30多摄氏度的高温蒸烤,一名名白衣天使化身“女汉子”,10个人挤在一间屋子,少了居家的舒适,多了汗湿衣衫的异味,她们却乐观地说,有汗味,才是正宗“女汉子”;
…… ……
中国军人行动迅速、技术精湛、无私奉献,把空间拉近,让时差“归零”,给正与病毒艰难斗争的当地民众送去了爱的温暖、生的希望。
在公,他们是中国军人,是白衣天使,执行天职、履行使命,义无反顾;在私,他们是丈夫、母亲、孩子……远离家人,奔赴远方,冒着感染概率最高的风险,奋战在第一线。
在一次次出征现场,“妈妈,你一定要早点回来!”有孩子哭红眼睛的依依不舍;
“亲爱的,照顾好自己,我和孩子在家等你。”有怀孕妻子的深情期盼;
“孩子,你是好样的,早日回家!”有头发花白母亲的殷殷嘱托;
…… ……
12月3日,记者电话连线援利医疗队医疗组组长吴昊,他说:“这次疫情是史无前例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需要长期斗争的难缠敌手,我们除了胜利,别无选择!同时,国家和组织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会全力以赴地保护好自己,让所有队员平安回家。”
写到这里,我忽然更深地理解了他们:中国军队的医务人员是在用生命践行军人的誓言。
在抗击病毒、挑战死亡的战斗中,远方的战友请接受我们内心由衷的敬佩,请牢记我们关切的注目——珍重,珍重,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