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视界”是由《中国新闻》报、中新上海联合策划制作的谈话类视频节目。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何春明,与何院长共同探讨,在医改新政策下,医院要如何践行DIP付费(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并向我们分享了打造符合新形势需求下的医疗人才梯队的经验方法。
2021年11月,国家医保局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从2022年到2024年,要全面完成DRG、DIP付费方式改革任务,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早在2020年11月,赣州市便被纳入国家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城市,至今,DIP支付方式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试已经运行三年多。与此同时,赣医一附院的医疗质量始终名列前茅。在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中,赣医一附院连续三年保持A+水平,位列全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前10%,江西省前三,是江西省会城市外最佳。
优异的成绩背后离不开优秀医疗人才的努力,也离不开DIP支付方式下管理思路的转变。
主持人:DIP模式对于医院高质量发展有什么益处?为什么要执行DIP模式?
何春明:DIP模式,即在地区范围之内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可以通俗解释为,在整个地区范围之内有一个年度预算医保基金支出总额,在这个预算前提下,给予每个病种一定的分值、点数,根据各个医疗机构为参保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累计总分值,来进行医保结算的方法。
实行DIP付费以后,医保部门会根据住院患者的病种治疗方法复杂程度,以及诊疗的资源消耗情况等因素,把患者根据病种分成多个组,以病组为单位,来确定相应的医保付费标准。医院也能主动通过细化临床路径、加强医疗质量的控制、加大管理的力度等方式控制医疗成本。这就是DIP付费的目的。
DIP付费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三年以来,赣医一附院通过DIP付费模式降低了就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也节约了医保资金,提高了医保利用率,医疗、患者、医保三方都是利益的共同体。
在2022年,我们通过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加强药品、耗材的成本管控,包括人力资源的管控,我院的住院患者均次费用降到了15000元左右,比2021年16000元左右下降了将近1000多元。同时,住院药占比、耗材占比都分别下降,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趋于标准化、流程化、路径化,患者的住院负担、就医体验感都明显得到改善。
主持人:以赣医一附院的改革经验来看,DIP模式下公立医院会有哪些挑战?
何春明:DIP付费方式的改革,意味着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将经历一场由医保支付变革推动的整体医院发展的生态变革。过去医疗机构任意地规模扩张、通过医疗增收创收的时代基本宣告结束。
在DIP付费方式改革的同时,赣医一附院通过组织结构的变革、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实行病组/病种分级管理、强化病案首页能力建设、建立合理的绩效激励体系和加强医疗行为监管等方面加强管理、直面挑战。
第一,组织架构变革。DIP付费改革涉及到了医院的收入模式变化,因此,组织架构要成为医院的“一把手工程”。要建立院长、各职能部门和临床、一级科室共同参与、职责明确、通力合作的DIP改革领导组织架构体系。
第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简单明了地来说,就是每个患者从门诊入院到相应检验检查的诊疗过程,都应该更加精准、更加科学,让患者获得最佳的诊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无效住院日。
第三,病组/病种的分级管理。DIP模式会倒逼各临床科室去建立自己的优势病种、竞争病种,尽可能将基层病种通过分级诊疗的方式下沉到二级医院,让患者在诊疗过程之中能够获得在地区范围之内相匹配的医疗服务。
第四,病案首页能力建设。DIP付费方式的数据来源就是通过病案首页,病案首页的填写规范化、标准化事关医院DIP付费改革成效的关键一环。
第五,合理的绩效激励体系。如何更加科学、合理、有序地进行施治,与成本管控有关联。所以,应该在医院层面上激励DIP付费模式下医生的诊疗行为,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精准,并与跟绩效紧密关联。
第六个方面是医疗行为的监管。DIP付费方式毕竟是一个新型的医保支付方式,它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不足,同时和相关医疗卫生政策还有磨合。在临床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和谐声音,欺诈、骗保现象也很容易出现。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大对医疗行为的监管,避免一些改革、使用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
主持人:在赣医一附院的DIP改革当遇到过哪些困难?医生们的态度有没有改变,又是怎样改变的?
何春明:改变肯定有的。
医生必须要了解每个病种付费的原理,某种程度上来说会束缚着医生的手脚。同样,这也倒逼医生必须懂得DIP付费是如何让医院产生经济效益、如何让患者的利益最大化的。
在这过程之中也肯定会出现不同的抱怨声音,毕竟这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医院则通过政策宣传与专家培训,让广大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生,能够认识到DIP付费的必要性以及它的优势。
通过近三年的磨合,赣医一附院绝大部分的医务人员已经逐渐适应了DIP付费形式下的临床医疗工作,医生们都成了运营管理的行家能手,也明白了通过DIP付费,更多的是来维系有限的医保资金,让患者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确保患者的看病钱、救命钱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使用。
主持人:在DIP付费模式下,传统的医疗人才思维需要做出怎样的转变?
何春明:之前的医疗活动更多的是按项目收费,不会去监管患者以及医保资金,主观判断,随意性比较强。
DIP付费下,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生,就要管好自己手中的这支“笔”,合理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同时,还要管好手中的“刀”,每一个患者手术的方案、手术的路径都要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多学科诊疗来制定更加符合患者个体的手术方案,让患者在诊疗过程之中获益最大化,倒逼医生更加严格地遵守医疗核心制度。
主持人:在未来DIP付费模式普及以后,我们需要怎样的新型人才?赣医一附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又是怎样做的?
何春明:要保证人才的质量,打造医疗人才梯队。赣医一附院大力推进“人才强院”工程,积极打造区域范围之内的医学高端人才高地。目前,我们医院有医务人员3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才500余人,博士及博士后以及在读博士有将近200人,硕士以上有800多人,研究生导师有170多人,博士人才总数在全省的医疗机构之中位列第三,也是赣州市的第一,成为了区域的高端人才聚集地。
DIP付费的到来,倒逼医保、医疗、护理、验感、质控,甚至包括总务、后勤、设备、装备,这些科室产生重大变革,他们的职能也在不断地拓展。
实行DIP付费之后,医务科在把控合理诊疗、合理施治的过程中,对于病案的监管要求也越来越高。
DIP付费跟病案首页的填写是密切相关的,病种结构、病种点值就跟病案首页密切相关,医保科的职能就更加重要了。除了医保政策解读、培训,在日常的结算清单实行、质量的管理、病组的分组以及政策执行过程之中碰到的难点、堵点,都需要医保科的同志跟相关部门不断地协调、沟通。
对于内部来说,要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DIP付费下的诊疗活动,信息科也就显得越发重要了。在所有的诊疗活动过程中都必须要实行信息互联互通,才能提升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这里面信息科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需要倒逼医院各个职能部门形成一种合力,在管理上也就经常会提出MDT(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即多学科会诊),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协作,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