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在线讯 (记者 李静 通讯员 刘招迎、罗文燕)11月21日晚,以“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为主题的2019’梅州市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活动在享有“客家香格里拉”美誉的大埔县西湖公园万人广场拉开帷幕。该活动由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大埔县人民政府主办,大埔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
领导推杆为文化(非遗)艺术周揭幕
此次文化(非遗)艺术周设“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图文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活态展 示”、“大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专场演出”、“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汉乐、省级非遗项目——大埔广东汉剧专场演出”等五大板块内容。开幕式上,来自梅州各县(市、区)的13项非遗表演项目,为市民呈现了一场丰富多彩的视听盛宴。
五华县采茶歌舞戏《茶韵茶情》
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朱瑛在开幕式上表示,近年来,梅州始终高度重视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终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以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抓手,积极推动文化名城建设,全力推动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极大弘扬了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大埔县汉乐大锣鼓《喜迎宾》
朱瑛说,梅州市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先后建成了一批非遗展示馆、传习中心和传习所;客家山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特别是梅州市非遗文艺精品登上了北京世园会大舞台,大放异彩,大大提升了梅州影响力和文化的软实力,受到国内外游客和国家、省领导高度肯定。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44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32项、市级72项 、县级234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33人,其中,国家级7人、省级38人、市级79人、县级209人,涵盖了非遗项目的十大门类。
梅江区客家山歌表演唱《望见阿妹在花丛》
大埔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伟平称,大埔素有“三区六乡”之称(中央苏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文化之乡、华侨之乡、长寿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蜜柚之乡),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底蕴,被誉为“客家香格里拉”,拥有广东省首个原中央苏区县、世界长寿乡、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广东汉乐之乡、中国小吃名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五华县提线木偶现代小戏《沙家浜选段-智斗》
据陈伟平介绍,当前,大埔是广东省内非遗代表性项目与文保单位数量最多的县,有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76项,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66人,文物保护单位113处。他说,近年来,大埔的非遗工作可谓捷报频传、异彩纷呈。大埔广东汉剧小戏《罗成叫关》荣获由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颁发的“受到观众好评”荣誉证书和中国非遗(稀有)剧种小戏展演组委会授予的“优秀传统剧目”称号;大埔广东汉剧《客家之子・田家炳》《梅州愚公·张维山》登上中央电视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上最真挚的礼物。就在上周,大埔广东汉剧《客家之子・田家炳》在第十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获优秀剧目金奖和优秀组织奖,这也是首次在国家级戏剧大展上斩获金奖。还有,建立了1个非遗展馆、完成挂牌43个非遗传习所和43个非遗示范点;举行2019年大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工作会议;邀请专家指导申请“西河老鼠粄”“百侯薄饼”国家地理性标志工作;进一步完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汉乐的传承与保护以及相关资料;以及完成了“光德陶瓷烧制技艺”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等等。
蕉岭县传统舞蹈《广福船灯舞》
据主办方介绍,举办2019’梅州市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系列活动旨在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客家非物质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的宣传和展示。本次系列活动将持续至24日,来自梅州各县(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集聚大埔,向大家展示非遗代表性项目。
平远县传统舞蹈《落地金钱》
据不完全统计,该活动共吸引了约5000人参观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