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首都北京,春风和煦。
正午时分,一架空客A320缓缓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舱门开启,我军第三批援塞医疗队队长段惠娟率先走下舷梯,一个庄严的军礼,辉映着凯旋的自豪――至此,由解放军第302医院奉命独立抽组的我军3批医疗队115名医护人员,在塞拉利昂相继成建制执行抗击埃博拉任务后,全部返回祖国。
阳光下,段惠娟的眼角溢出了泪花:“能够像白求恩一样不远万里救死扶伤,这是我和战友最为珍贵的人生经历!”与段惠娟一样,21名同机抵达的援塞医疗队员,人人难抑心中的自豪与激动。
临危受命赴戎机,特殊战场建功勋。征战埃博拉疫区185昼夜,我军援塞医疗队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把忠诚编织进八一军旗的经纬,在国际舞台展示了中国“疫控铁军”的风采。
■让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
――2小时完成人员抽组,72小时完成方案制定和人员防护培训
埃博拉,本是西非一条美丽而静谧的河流。如今,它却成为一种“超级病毒”的代名词。
2014年5月,这种凶残的病毒悄无声息地潜入西非。所到之处,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惨遭吞噬,一个又一个无辜的家庭支离破碎。
疫情暴发之初,不知道病毒来源,不知道发病机理,没有防治疫苗药物,一时间,埃博拉病例迅猛增长,塞拉利昂成为西非疫情的重灾区,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疫情就是敌情,时间就是生命。2014年9月12日,接到中央军委紧急抽组援塞医疗队命令的当天,302医院2小时完成人员抽组,72小时完成方案制定和人员防护培训,迅速筹措80余类150余吨物资。
从一声令下到动若风发,危急时刻彰显军人本色。302医院院长姬军生介绍:“医疗队之所以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好出征准备,得益于医院平时以重大传染病暴发、反生物恐怖袭击等为实战背景,多次开展全员、全装、全要素卫勤保障演练。”
从抗击非典到防控甲流,从“和平方舟”伴随保障到赴海地、巴基斯坦等国执行人道主义救援,这所全国最大、全军唯一的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以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敢于担当的战斗精神,时刻准备着,为军人的使命而战!
救人!救人!生命的呼唤,就是进军的命令。2014年9月16日,由31名传染病专家和护理人员组成的我军首批援塞医疗队紧急出征。
历经18个小时的辗转飞行,5个小时的地面颠簸,当地时间17日上午,医疗队抵达塞国首都弗里敦。
当地民众惊恐无助的眼神,不时呼啸而过的救护车辆,大街小巷张贴的埃博拉宣传海报……眼前的一切,让每一名医疗队员揪心不已――
快点!再快点!到达驻地,放下行李,队员们顾不上吃饭,来不及调整时差,迅速赶往位于弗里敦市郊的中塞友好医院实地察看、熟悉环境。当天下午,医疗队通过大使馆紧急协调中资机构调派车辆,冒着倾盆大雨连续奋战,将货机运抵的首批46.8吨物资,快速从机场转运到200公里外的中塞友好医院。
此后,我军医疗队不断创造着一项项中国速度――
仅用7天时间就将中塞友好医院由综合性医院改建为满足烈性传染病收治要求的专科医院;
标准不降,对首批89名塞方工作人员的培训比原定半个月的时间缩短了5天;
为防止交叉感染,我军援塞医疗队筛查转出疑似患者的速度越来越快:从第一批医疗队的72小时,到第二批医疗队的48小时,再到第三批医疗队的24小时……
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中心启用当天,塞拉利昂总统科罗马感叹:中国速度令人钦佩,这见证了中国对非洲人民的深情厚谊!
■让世界刮目的中国标准
――制定68类243条收治规章制度,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和住院患者“零交叉感染”
塞拉利昂疫区汇集着来自英国、美国、南非、加拿大等国家和组织的多支医疗救援力量,自然也成为各国医疗实力展示的舞台。
为赢得这场“国际大考”,我军援塞医疗队深入了解塞国疫情特点,围绕接诊流程、病案书写、药品供应、感染控制、垃圾管理、突发情况处置等方面,组织起草了《穿脱防护用品流程》《患者管理制度》《护理操作规程》等68类243条埃博拉收治规章制度,研究制定了一整套符合当地实际的疫情防控规范流程,保持了医务人员自身“零感染”和住院患者“零交叉感染”两项纪录。
“我们面对的是世界上神秘而凶残的一种病毒。看似平静的病房,却有着绝地厮杀……”一位医疗队员在日记中这样描述。
在病区工作,要穿戴护目镜、口罩、防护面屏、内外手套、防护服、靴子、靴套等11件防护用品,执行36道程序。我军援塞医疗队规定:中塞医护人员每一次进出病房,都要当作“第一次”对待。
严格执行防护服穿戴程序,是我军援塞医疗队科学施救的缩影。在塞拉利昂埃博拉疫区工作的185个昼夜,以中国速度推行中国标准的事例不胜枚举――
为将留观中心职能拓展为留观诊疗中心,第二批援塞医疗队队长陈昊阳组织医护人员集智攻关,仅用30个小时就撰写出长达137页的留观诊疗中心标准操作程序,并一次性获得塞方批准通过。
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增设专家督导组,与塞国卫生部一同制定了《塞拉利昂留观中心标准程序》《塞拉利昂救护车与运输标准程序》《塞拉利昂埃博拉医疗机构及职能》等规范性文件。
今年2月16日,在塞国埃博拉应急指挥中心的评比中,我军医疗队负责运行的留观诊疗中心,在患者24小时确诊率、入院确诊时间等等项目上名列第一。这次评比共有英国、澳大利亚、古巴、韩国等援助的22个留观诊疗中心参加。
中塞友好医院院长卡奴动情地说:“中国医疗队来塞拉利昂开展工作以来,我们对他们的能力无可挑剔!”
“我非常高兴能与中国医疗队并肩工作,中国军医的高标准让我钦佩!”世界卫生组织驻塞拉利昂外国医疗援助协调组组长维拉曼斯林感叹。
■让世界称赞的中国精神
――收治埃博拉疑似患者773例,埃博拉患者治愈率51.23%
数字是枯燥的,但最具说服力。
配制药品套餐1200余份,调剂药品124批次,发放各类耗材69780件,配制消毒液35.7吨……一组组数据,无声记录着我军援塞医疗队奋战疫区的敬业精神。
在疫区工作期间,我军援塞医疗队共收治埃博拉疑似患者773例,确诊285例,埃博拉患者治愈率51.23%。这一数据在世界各国驻塞留观诊疗中心中名列前茅。
302医院政委叶宏志说:“埃博拉是目前全世界病死率最高的烈性传染病,援塞医疗队员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没有一人退缩,个个都是好样的!”
疫魔无情,人间有爱。我军援塞医疗队不仅为埃博拉患者送去了生的希望,也传递了爱的温暖。
36岁患者艾玛的婆婆、丈夫、儿子、女儿相继死于埃博拉,入院后一度拒绝接受治疗。护士张洁利和孙娟用英语耐心开导她,始终不抛弃不放弃。艾玛康复出院时眼含泪花说:“能遇到中国军医我是幸运的,感谢中国医疗队!”
11个月大的婴儿拉萨纳和妈妈被送到留观诊疗中心时,母亲被确诊为埃博拉患者,孩子并未感染。3天后,母亲不幸去世。初为人母的医疗队护士刘冰,每天像妈妈一样照顾呵护孩子。
一次,留观诊疗中心同时收治12名疑似患者,其中两人一入院就瘫倒在病床上,血液和呕吐物、排泄物喷溅一地、恶臭扑鼻。当班医护人员一边争分夺秒处置病情,一边快速清理消毒,避免病毒扩散引发交叉感染。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首批医疗队队长李进说。
3月19日,我军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即将启程回国,曾得到医疗队救治的19名埃博拉康复者,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中塞友好医院,与中国恩人道别。
埃博拉康复者赛杜在感谢信中写道:“我代表埃博拉康复者,感谢上帝为我们创造了在这里相聚的美好时刻。中国医疗队的专家拯救了我们的同胞,我们从心底感谢你们……”
大医大德点燃生命之火,大仁大爱守望至善至美。
历史永远铭记,我军115名白衣战士征战塞拉利昂的185个昼夜,他们是身经百战的英雄群体,他们无愧为守护生命的苍生大医!
(本报北京3月22日电)
我军援塞医疗队队员日记摘编
2015年2月10日 晴
在塞拉利昂,我们也是蛮拼的
闷热难当!一丝风都没有。
明天是农历小年,春节眼看就要到了。我们远在万里之外的非洲,不能向家人、同事、朋友当面拜年。为了送上我们的祝福,今天我们和中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在驻地一起拍摄了给全国人民拜年的视频。
由于场地和拍摄工具的限制,大家必须站得很紧凑,为了拍出最佳效果,我们反复拍摄了好几遍。刚刚从医院下班回来的王小艾因为体力不支加上天气炎热,中暑晕倒了,大家赶紧把她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小艾醒来后不改乐观开朗的本色,调侃道:“为了给全国人民送祝福,我们也是蛮拼的!”
一句话逗乐了旁边焦急关切的战友。这种蛮拼的精神闪现在医疗队的每一项工作和每一天的生活中。
工作中,为了减少体力消耗,每天进病房的同志们都会在副班的协助下穿上防护服。从11件防护用品的准备,到一件一件的穿上,每一步,副班都不敢怠慢,生怕没有帮进病房的同志们把好防护关,临进病房前还要交代一句“注意安全”。目送着战友进入病房,副班们又早早地准备好水和食物,让进病房的同志们一回到清洁区就能及时补充能量。生活中,为了让上班的同志们回来有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在驻地轮休的战友们会帮着开门通风、晾晒衣物。饭前,后勤组的同志们会提前为大家盛上一碗汤。
在这样一个集体,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就在上周,我们启用了分诊台,规范了患者出院流程,在阳性区设立了X线检查和标本检验室,患者的当日确诊率大幅提高。世卫组织来医院视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塞拉利昂国家电视台新闻对我们进行了时长10分钟的报道。这一切让每一位队员感到自豪,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使命的神圣!
“聚是一团火,绽放满天星。”这是第二批医疗队战友的口号,也代表着我们所有战斗在抗埃一线的医护人员不畏艰险的精神!
2015年2月25日 晴
“菊梅品格”播撒非洲大地
国内正值新春佳节,大家一定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可远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埃博拉疫情却依然严峻,塞拉利昂每天新发病例由前段时间的个位数又回到了十位数。
面对仍然不太稳定的疫情,医疗队一刻也不敢松懈。对24小时确诊率、患者入院确诊时间、阴性患者当日出院率、阳性患者当日转诊治疗率等多项指标进行考评后,我们医疗队所负责的中塞友好医院的抗埃工作效率始终排在驻塞各留观中心前列。医疗队的工作不仅得到了塞拉利昂政府的高度评价,而且越来越多的外国同行也来到中塞友好医院参观交流。这不由引起了我的思考:面对这样的烈性传染病,是什么让我们能够稳步前行、从容不迫?
看着战友们每天忙碌的身影,看着大伙每天踏实努力地工作,看着整个医疗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我找到了答案。在这里,所有的工作理念和模式与在国内302医院毫无差别,面对这样的烈性传染病,我们的工作标准更加严谨细致;在这里,能深刻体会到忠于传染病事业的“皇甫精神”和“淡泊名利,大医精诚”的“菊梅品格”在海外延伸。
作为医疗队大家庭的家长,段惠娟队长和王锦秋政委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每一名队员也为这个共同的家庭贡献着自己最大的能量。
每年春节都是302医院抓业务的关键时期,我们虽然身在异国他乡,可一点也没有放松要求。段惠娟队长每天都会去医院,详细了解在院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阴性患者的转诊情况,安排一天的诊疗工作。王锦秋政委为了照顾好大家的生活、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也费尽了心思。他利用休息时间与队员们交流谈心,了解大家的思想状态,还组织小讲座、观看电视节目、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多项活动,以缓解大家的思乡之情。战友们也没有因为过节而有一点儿松懈,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状态。这不,今天我们接诊的疑似患者已经超过了100例。
2015年3月2日 晴
愿埃博拉阴霾早日消散
多希望埃博拉的阴霾能被大西洋的徐徐海风吹散。
吃过早饭,我站在露台向远处眺望,看着一早就被浓雾掩盖着的大西洋,心中不免涌起些许惆怅……驻地附近的渔村还未解除隔离,每次经过时,都能看到村民们有些无奈地向外张望。昨晚战友在执行任务回来的路上,发现整条街都宵禁了,弗里敦的疫情似乎又有了新一轮的“小流行”。
埃博拉这个神秘的病毒始终让人捉摸不透,一直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医疗队的全体成员在这场战斗中一刻都不敢懈怠,我们都明白战胜埃博拉要走的路还很远。
前段时间,随海运物资发来的一批肠内营养素已经在中塞友好医院应用于埃博拉患者。在生活和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的塞拉利昂,很多患者本身就存在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问题,很容易感染埃博拉或其他传染病。肠内营养素正好可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提高免疫力。从目前治疗效果来看,埃博拉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药物治疗的积极作用也明显提升。
抗埃战场上,我们一直秉承着302医院优质服务的标准。在前两批医疗队的工作基础上,不断细化和完善诊疗及护理要求,相继推出了“四个零”(零障碍、零待诊、零漏诊、零感染)、“六个一”(一次彻底洗消、一套换洗衣物、一份出院礼包、一次健康教育、一个联系电话、一次出院随访)的服务承诺。医疗队希望通过积极的诊疗和贴心的服务,能够扼制埃博拉病毒肆虐的脚步。
到目前为止,第三批医疗队已收治留观患者120余人,其中确诊患者19人,阳性患者治愈出院7人。每一位患者治愈出院,我们都为他们能重获新生而感到高兴。我们多么希望感染的数字能再少一些,治愈的数字能再多一些……
夜晚,海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带来凉爽和清新。徐徐的海风,多希望埃博拉的阴霾也能被你吹散。
(三篇日记作者为我军第三批援塞医疗队队员刘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