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杯全球侨乡建筑设计大赛系列专题
文 | 周嘉慧 周t霖
朱雪梅,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博士、教授,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中国建筑史学会理事,中国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
朱雪梅长期致力于岭南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利用的教学和科研实践工作,在广东传统村落价值评估、历史村镇特色保护与利用、传统街区保护与复兴、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以及名镇名村建设和新民居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成果。
出于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责任和热爱,朱雪梅曾走访调研广东省300多个村落,主持完成相关课题50多项,有力地支持了地方城乡建设。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3部,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12项。作为院长,还积极带领师生开展对古村的宣传和保护工作,同时,还帮助近20多个村落争取建设资金近4000多万元,可以说,朱雪梅是古村落文化保护的“守护者”。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奠基人
“梁思成与林徽因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同时又接受了西方的建筑教育。他们极具爱国情怀,十分珍视和保护我国的建筑文化遗产,并为此付出了艰苦努力,很值得我们学习”,朱雪梅对二位大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梁思成在接受西方教育的同时,亲眼目睹国外的古建筑和传统文化受到妥善保护,许多学者在进行专门的研究。相比我国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传统建筑或遭战火毁坏、或不被重视无人问津,变得满目苍凉。为此,梁思成决心要保护中国的古建筑,写出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在极端贫困艰苦的条件下身体力行深入各地偏远乡村,把近代的科学方法应用到研究中国古建筑上,测绘、摄影和分析研究一座座从汉唐、宋辽到明清等各式的古建筑,让这些珍宝能展现在人们面前,并为后续的《清式营造则例》和《中国建筑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梁思成还致力于中国建筑教育、城市建设、都市规划等,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回国后与林徽因在东北大学创办的中国第一个建筑系,接着又开创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培育了大量的杰出人才,后来的许多建筑大师,如吴良镛、周干峙和张锦秋等就是当时培养的学生”。
侨乡建筑是侨乡文化的载体
据了解,一直以来,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都在开展乡土文化的研究。“是的,一方面,我们着力研究乡村传统的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的乡村规划理念和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还探索乡村如何就地取材、节约低碳的建设模式,更好地运用本土化材料和技术制造出具有岭南适应性的乡土民居。这些研究有助于解决当下快速发展带来的很多问题”,朱雪梅说。
在朱雪梅看来,岭南文化的重要特征是迁徙文化,岭南地区也是中国大陆最早与外界交流的区域,而侨乡则更为明显,侨乡建筑实际上是一个侨乡文化的载体。“华侨从国外发展归来建设,带回相对先进的科技、材料,外来建筑文化、生活方式与本土文明有机结合,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交流的过程,形成了独特的侨乡人文景观和建筑风格,值得我们去研究,从历史、城市、乡村风貌来讲,都很有文化内涵和特色的”。
展示建筑的价值与特色
“很荣幸能够担任本次大赛的一位顾问,一是在梁思成的家乡,另外侨乡建筑特色鲜明,独树一帜。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机会,显然,这次比赛以‘侨乡建筑’为主题,意义重大”,朱雪梅表示“通过大赛,让大家去感受学习,体悟华侨爱国爱乡、艰苦创业的精神,同时,分析思考、归纳总结侨乡建筑的中西结合特色,寻找灵感和源泉,由此创作而成优秀的新侨乡建筑,从而避免过去的拿来主义,粗暴简单地建设了一批欠缺的特色建筑”。
“本次大赛的组织宣传很用心,调动了各个层面、各类团体的参与,也可见大家对梁思成及侨乡文化的关注和用心,大家互动参与和广泛交流有利于培养青年学子对地域和民族文化的自信。这次的选题针对性强,很希望诞生一批优秀的作品,并能在以后推广应用,把侨乡文化传承好。我们学院也将本次大赛作为毕业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也有许多学生、学术团队和协会参与,期待他们能带着好作品参赛”。
延伸阅读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始建于1956年,该院建筑学及城市规划两大专业创办历史悠久,历届毕业生活跃在省内外的建设行业中,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学院植根于岭南地域,紧扣广东经济发展,从建筑文化、生态节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城乡规划理念出发,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文化遗产保护和绿色低碳规划建设两大方向。既能更好的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也能突出学校特色,使学科具有广阔的社会适应性和持久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