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震生
素手执笔:画里画外的孙震生
文/仇春霞(北京画院理论研究员、博士)
孙震生在北京画院的工作室就在我斜对面,他每次来院里都要经过我门前,所以我跟他“偶遇”的机率要比别的画家多。他去的次数不多,一般是院里有活动或者他个人有什么事才会去。
我每次遇到孙震生就想起欠他的“债”。去年春节我在北疆的白哈巴、禾木、喀纳斯写生了二十天,拍了许多很美的雪景。那时孙震生正在创作一幅关于雪景的作品,可是北京苦等也不见飘雪花,于是就在微信朋友圈里发求助,请求拍有雪景的朋友们提供参考。我是善良人,赶紧表示愿意无私奉献。孙震生很感激地回应了我。可是很惭愧,等到他见到北京飞雪,画完了创作,并且秋天已经来临了,我还没有给他照片。所以我每次见到他就满心愧疚,可一别又忘了。他也好像已经习惯了我的食言,还反过来安慰我,令我更觉得不好意思。
孙震生是年轻工笔画家们的偶像,也是我的偶像。偶尔,我会跟他讲,我的哪个朋友是多么多么佩服他。他听我这么一说,从来不会客套地说哪里哪里,只是哈哈一笑,用表情来表达他的谦虚。
《冬至》
作为许多年轻人的偶像,孙震生的方方面面都成为许多画家想要了解的对象,尤其在创作与成功经验方面。可创作是独一无二的,成功是无法复制的。所以对于偶像,我们也只是一个看客。孙震生有张黑白照片比较有含蓄地传达了某些重要信息。在那张照片里,孙震生顶着一头齐肩卷头,呈四十五度角侧身站着,带着不太肯定的眼神斜望着镜头,背后是一片原野。我估计那时候他也就二十多岁吧,很嫩,但是那荒原的背景却稀释了年岁的青涩感,让人产生了许多关于成长岁月的联想。我从来没有问过他为什么钟情于这张照片,但是我确实想从他那里证实我的猜测是不是对的,不过一旦对质,也许就没有什么悬念了,还不如保留悬念。
孙震生是个幸运的画家。对于许多画家,尤其是对有较多创作经历,并且受过很多挫折的画家来说,他的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是个传奇。的确,在筛选森严,关系复杂的美术届,想要脱颖而出已经很难了,何况是屡次斩获大奖。但是孙震生表现得很平淡。在每年年初和年尾的画院职工大会上,轮到他演讲时,他都是像党员宣誓一样站得笔直,很真诚地宣读他的计划和总结,没有多少花哨的词语,也没有多少充满幻想与诗意的片段,但是很真诚,很朴实。我觉得这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对于他那样成长并不平坦,又成名很早的画家来说,坦然面对荣誉和艰难其实是成熟和理智的表现。我相信那与年龄关系不大,主要还是品格的原因。
《纳木错的清晨》
我始终认为艺术成就的高低与艺术家的品格有很大关系。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有过很多思考。刚开始,我自然接受古人所诠释的画品如人品的观念。经历多了以后,我开始怀疑,因为蔡京、董其昌等艺术家的人品并不好,但作出来的东西却很好。我就认为这个“品”字当理解为“品味”,只有品味高的人才能创作出好东西。可是再经历一些人事之后,还是赞同开始的观点,到了一定的境界之后,人品好的画家,画品也会好。
从一些小事上判断,我觉得孙震生是个人品很好的画家,他经常在他的朋友圈里热情洋溢的介绍他的画家朋友,其中包括与他同样是画工笔人物画的画家。这虽然看似是个小事,但至少有两点值得拓展来联想一下。第一就是他能跳出自我的圈子来看待周围的人事。古人常说文人相轻,这其实都是因为文人们没有站在一个高度来评价此刻的历史瞬间,也看不到除自己之外的艺术丰富度。第二是在夸赞其他艺术家时,实际上是在自己的心灵空间里让出了一块地盘,让朋友们走进这个地盘,他则纵观朋友们的优长。
《圣徒》
博取众长对艺术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孙震生年少成名,至少可以判断他能敏锐地感知其他画家的长处。他在未成名前是一个并不知名的学校的美术老师,并且生活在远离艺术中心的偏远地区。但是他从遥远的地方识别出了什么是艺术正途,并依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触摸到了学院派创作很重要的几大因素:主题、技法和艺术性。
“主题”是令很多画家头痛的问题,因为很多画家抓不住“主题”,或者抓住了,但是表达不出来。所以一谈到主题创作,很多人都持否定态度。但这不是“主题”的过错,当我们回望潘鹤的《艰苦岁月》,陈逸飞的《攻占总统府》,石鲁的《转战陕北》等优秀作品时,还是会将这个问题归结到创作者本身。关于这个问题,当我们梳理20世纪人物画时,就会更明白其中的道理。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先生在《20世纪人物画品读》序言中就对建国十七年的主题创作给予了很高的肯定,并且希望当代画家从那个时期的作品中吸收前辈画家的成功经验。但是我们这个时代“上帝已经死了”,共同信仰已经崩溃,没有多少东西能够未经普遍经历而获得共同的感动。所以选择的主题很难像前面三个例子那样具有时代性、普遍性和深刻性,也无法引起所有人强烈的共鸣和感动。但是我们这个时代仍然有感动我们的人和事,这需要我们去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而且中国艺术本来就不只停留在表现生活本身,或者择取“美”而去掉“真”与“善”,而是全面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我从来不否定主题创作,相反,我觉得我们的大美术需要倡导健康、温暖的情感。孙震生的不少创作都可以纳入主题创作的范围,其中第十一届国画金奖的《回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以真诚的画笔表现了他所经历的真、善、美,我觉得这实际上是孙震生发现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也是学术修养积淀的一种方式。
《瞬》
“技法”在工笔人物画里是“竞赛”的基础,孙震生很早就在这方面翻过了几座山头。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既能看到他对古人和老师的学习,又能看到他自己的心得体会。他师承何家英先生,面貌却不同于其师。他深爱敦煌壁画,又能古法活用。所以他的作品既体现了传承,又体现了他的独创性。孙震生有较强的造型能力,懂得如何用几根利索的线条将结构拉出来,简洁到位。但这还只是他很基础的一部分。在2013年创作的《月亮湾》中,他展示了超过其他工笔人物画家的另一种能力。在这幅构图饱满的作品里,背景由以前的大色块和装饰性的静物变成了一幅山水画。这幅山水画来自写生,它在很多方面显示了与传统山水画的不同之处。这类山水画在建国十七年之间被称为“风景画”,这样的“风景画”不是所有的山水画家都能表现出来的。它有清晰的透视关系,具有符合现代审美观的构图,以及对远方物像独特的概括能力。画面前方是一个装满了草的背篓,孙震生以一种非常安静而温暖的笔触将杂草盈筐的感觉表现得细腻入微,其造型与造意能力不输宋代写实花卉。这些的作品都说明造型在孙震生的绘画里就像主治医生的柳叶刀,他已经熟练掌握了这门工具的特性和使用方法。他不仅将这门“技术”运用于人物画,而且拓展到一切可以纳入绘画艺术范围的对象。这样的基本功对于年轻画家未来的发展来说,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虫儿系列之一
孙震生对重彩设色也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并逐渐成为他的特色。在传统人物画里,线条是骨,色彩是肉。只有线条而没有色彩,那是线描。有线条有色彩才是完整意义的人物画。但是相比古代印度,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使用方法还是比较简单,尤其在放大画面后,这种简单表现得更明显。孙震生的设色有块面感,但更讲究块面中的丰富性,远观整体感强,近看局部耐细读,深入浅出,干净不闷腻。这是他对色彩的把控能力,也是在创作上的深入能力。近年来他迷上了敦煌壁画,敦煌壁画远溯印度,近接西域,在设色上主要还是遵循“凹凸法”原则,方法也以平铺为主,而不是案台绘画那样的三矾九染。敦煌壁画这样的特点是与壁画材质本身有关的,如果完全用这一套方法搬到案台绘画上肯定不行。我们在孙震生的作品上没有看到敦煌式的设色法,但是能感觉到他所吸收到的敦煌色彩的气质:厚重而亮丽。
“艺术性”是绘画的灵魂。工笔人物画很容易陷入“匠气”的魔坑,所以许多画家都在气韵、意境、笔墨上下功夫。现代工笔人物画因为受限于新的造型方法而很难像传统工笔人物画那样做到笔笔生风、形如流水,从而做到气韵生动。因为古代工笔人物画有相对固定的造型模式,只要画家对这套模式熟谙于心,而且对书法,尤其是行、草章法、笔法熟练的话,就比较容易在形式上实现气韵生动。但是现代工笔人物画没有相对固定的模式,而是千人千面,所以古代笔法不适合表现现代工笔人物,没法用传统样式来实现艺术性。孙震生的线条很安静,一如他比较内敛的性情。但是他的人物有灵性,他总是力图表现儿童的天真、少女的矜持、女郎的浪漫。他还善于从构图、色调等方面营造一种纯洁、雅致、温馨的气氛,将人带入一种比较纯粹的艺术境界里。
孙震生未来的路会怎么走,我无法判断。但我相信,没有几个人会否认孙震生是21世纪工笔人物画第一个梯队的领军人物之一。尽管他还很年轻,但在未来书写这段美术史时,他是无法绕开的画家。
虫儿系列之二
孙震生艺术简历
孙震生,字雨辰 1976年7月生于河北唐山,师从何家英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参展及获奖情况:
1998年《向日葵》获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优秀奖。
2002年《红蜻蜓》获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优秀奖。
2004年《春天的约会》获首届中国画电视大赛工笔人物组金奖。
2005年《花季・雨季》之一,《初春》入选中国美协第十八次新人新作展。
2005年《结婚日记――晨妆》获“2005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2005年《今夜有雪》入选全国“2005百家金陵画展”。
2006年《凝脂叠翠》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
2007年《走过清夏》获全国第五届重彩岩彩画大展铜奖。
2007年《圣徒》入选第三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7年《五月阳光》获全国“2007百家金陵画展”金奖。
2008年获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2007最具潜力艺术家奖”。
2008年参加“数风流人物2170中国人物画邀请展”。
2008年参加学院在线2008中国“70年代”水墨画家提名展。
2008年参加“水墨新力量”当代青年实力派画家提名展。
2008年《郎木寺的钟声》获全国“2008造型艺术新人展”新人提名奖。
2009年《三月春风》入选第全国七届体育美展。
2009年参加“灵感・高原”中国美术作品展。
2009年《回信》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金奖”。
2010年参加“时代丹青2010中国工笔画名家作品展”。
2010年参加中国美协“阳光新疆”写生作品展。
2010年参加“重彩・创造”中国重彩画获奖画家作品展。
2010年参加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
2010年参加第二届“学院・经典”全国美术院校工笔画名家作品展。
2011年参加日本“现代中国美术”大展。
2011年参加“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美术作品展”。
2011年参加“桃李英华”何家英师生作品展――全国巡展。
2011年《新学期》获全国第四届青年美展优秀奖。
2011年参加第八回――中日美术联合交流展。
2011年参加“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历届中国画金奖作者邀请展。
2011年参加“天山南北”中国美术作品展。
2011年参加“南腔北调”中国画当代青年名家邀请展。
2012年《有风掠过的午后》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7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2年《新学期》参加第五届北京国际双年展。
2012年《收获金秋》参加《东方彩韵――中日建交40周年-中国工笔画、日本画当代精品大展》并获金奖。
2012年《回信》参加“锦绣中华――行进中的新世纪中国美术”大展。
2012年参加“回归原点――中国当代工笔名家古代经典绘画摹写特展”。
2012年参加“厦门―全国中国工笔画双年展”。
2012年参加广州画院“这边――画院工笔画新势力特展”。
2013年参加“无界之境”当代工笔画邀请展。
2013年参加“疆域行歌――北京画院少数民族题材作品展”。
2013年《虫儿系列》参加“在时代的现场――全国写生美术作品展”。
2013年参加“诸子-癸巳印象――70先锋当代水墨邀请展”。
2013年参加“光影彩墨――第二届中国电影家与美术家作品邀请展”。
2013年参加“工在当代”第九届全国工笔画大展。
2014年参加“抱朴归真――传承与演绎”湖南青年工笔画家提名展。
2014年《月亮湾》参加“七彩云南――中国美术作品展”。
2014年参加“静探存真――李凤龙、方政和、李雪松、孙震生中国画展”。
2014年参加“第九回――中日美术交流联合展”。
2014年参加“中国梦-塑造中国新形象美术作品展”。
2014年《受洗日》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2014年《月亮湾》参加“中国梦-塑造中国新形象美术作品展”。
2014年参加北京画院第一创作室作品合肥展。
2014年参加“中国梦”美丽中国-第二届大型国画展。
2014年参加“中国未来-2014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展”。
2014年参加加拿大-中国西藏文化周“灵感高原-绘画唐卡展”。
2015年山东青州举办“神静意远――孙震生作品展”。
2015年参加“心印――中国画当代名家学术邀请展”。
2015年参加“第九回日中美术交流合同展”。
2015年参加“曹植的枕头与加百利的百合”当代水墨人物画女性形象主题作品邀请展。
2015年参加“大美西藏――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5年参加“人物之颠――第二届全国人物画名家作品展”。
2015年参加“中国水墨国际话语权推广项目―大美水墨―当代邀请作品展”。
2015年参加“精微致远――2015当代青年工笔人物画学术邀请展”。
2015年《霜―晨―月》获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
(注:以上图文资料由双子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