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桂苍苍,东海泱泱。
庄严吾校,气象辉煌 。
唯我先生,四表披光。
振兴中华,开来继往 。
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
春风化雨满故乡,实现理想需自强。
自强,自强,实现理想需自强!
——《中山纪念中学校歌》
绕过蜿蜒的公路,“2019海外华媒看广东”访问团来到了葱葱郁郁的中山翠亨村,刚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排古典式浅朱红楼房,古典、优雅,像一幅浓郁的油漆彩画!绿瓦红砖,亭阁点缀,花草遍地,乔木参天,置身其中,仿若遗世而独立。除去大城市的喧嚣,在这辽阔宁静的环境中,任思想无束缚地飞扬,任智慧肆意地生长。伴着花草的芬芳,伴着鸟虫的鸣啼,朗朗读书声不绝入耳。同学们端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像几十株花儿在静悄悄地接受着辛勤园丁的浇灌。没有汽笛的干扰,没有市井的吵闹,就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坐落着美丽的中山纪念中学。
中山纪念中学,简称为纪中或中山纪中,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中。1931年夏,孙科先生秉承其父"谋建设培人才乃富强根本"之遗志从南京返乡,由中央政府拨款,地方政府相助,筹建纪念中学,三年建成。1934年8月正式招生。当时中山纪念中学与浙江武岭学校(1927年由蒋介石创办)和福建集美学校(1913年由陈嘉庚创办)形成“三校鼎立”之势,纪中是其中公认的佼佼者,以其不同凡响的背景傲视全国。1938年夏至1946年春,中山沦陷,学校自翠亨村迁至澳门。1947年春,迁回翠亨村。
纪中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民主革命时期,它是我党组织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之一。学生接受革命思想较早。学校开办不久学生中就有中共地下党员、共青团员进行秘密活动。抗日战争期间,许多校友奔赴前线,参加抗日战争,在校师生积极组队下落附近乡村、圩镇宣传抗日救国,参加五桂山区的抗日游击队。1949年9月,中山县第一面五星红旗在纪中校园冉冉升起,从此纪中回到了人民自己的手中。
学校不断发展壮大,195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广东省首批七所重点中学之一;1994年被确定为首批省一级学校;2006年、2007年,均以全省最高分通过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初评和复评验收。2016年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中山纪中正门牌坊图案入选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孙中山诞生一百五十周年》纪念邮票。
逸仙堂是学校的核心建筑,红墙绿瓦,红花绿草,构成了学校的主色调。旧校区建筑群具有典型的民国建筑风格,斗拱飞檐,绿木成荫,静谧雅致,2013年3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初三教学区。目前,校园占地面积850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占69%。新校区延续民国建筑风格,依山傍水,古雅清韵。现有120个教学班,其中高中93个班,初中27个班,在校学生6300余人,是一所全寄宿制的完全中学。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革命的基础在高深的学问。学问为立国之本。”、“应该从学问入手,拿学问救中国。”中山纪念中学校训“祖国高于一切,才华贡献人类”既饱含着孙中山先生对后人的期盼,更概括了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风范。其中,特别把“才华”二字突显出来,秉承了孙中山“为国育才”遗训。“祖国,才华,贡献人类。”这是中山纪念中学校训传递的主题,也是对孙中山先生的纪念。
建校至今,中山纪念中学顺应世界教育发展潮流,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坚持文化育人,以“中山精神”为引领,整合社会资源,成立教育教学基金,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发挥省、市、校三级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作用,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培养了一批省、市名师、名师培养对象和骨干教师;此外,率先在全国中学中申报成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为高等院校输送更多高层次人才。
多年来,中山纪念中学硕果累累,赞誉不绝。2016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院士称赞“纪中是最美的中学,不仅是外在美,更在内在美”。2017年11月,原国务委员、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全国妇联主席、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高度评价“纪中是中国最美的学校”。2019年,清华大学特地发来贺信,高度肯定纪中培养了“以高嘉煊同学为代表的一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称赞纪中“为基础科学领域‘中国力量’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首批全国文明校园”、“首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绿色学校”、“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几十项全国及省、市级荣誉称号。
冠先生之英明,承先生之壮志,目前,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得到了稳步发展,学校内部管理日趋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学校设施、设备日益现代化。八十五载风雨路,八十五载辉煌史,中山纪念中学师生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为早日把学校建成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有特色、窗口式、实验性、示范性的现代化一流的中等学府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