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日本“买买买”的中国游客正在减少。(图片来自产经新闻)
中秋节假期刚一结束,16日,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综合测算,中秋期间,全国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1.0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2.8亿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中国人的旅游方式在过去7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等原因,“旅游”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可能是去一趟天安门广场、参观一次故宫,或一家三口爬一回山、逛一次公园等。“旅游”本身尽管也包含了消遣的目的,但更多的还是劳动之后的一种散心。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人不再满足于境内游,纷纷开始走向境外。从最初的港澳台到新马泰,再到日韩、欧美,甚至非洲,当中国游客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的同时,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也令世界关注。在欧洲,不乏中国大妈们在各大商场抢购奢侈品的身影;在日本,对于中国游客的大手笔,日本人甚至创造了“爆买”这样一个新词。
然而,中国游客的形象如今正在发生变化,如果说以往中国游客海外游主要是“买买买”的话,那么现在,中国游客海外游的模式正朝着享受消费、体验消费方向升级。
一方面,购物消费下降,海外商家开始适应中国游客的消费变化。2017年,日本某商场用汉语打出了“迎中秋 庆国庆”的标语,在国内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实际上,类似的中文标语在韩国、欧美国家也有出现过。海外商家积极打出庆祝中国节日的中文标语,看似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宣传手法,但其背后则反映出中国游客的消费开始变得理性了。以往高高在上的海外商家,如今也需要不断调整营销策略,来迎合中国游客消费模式的变化。
另一方面,中国游客的消费活动开始多元,出国不再只为购物。以日本为例,过去,中国游客赴日旅行期间,购物消费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尽管是去“旅游”,但“消费”反而成了主角。如今,购物消费依然占据赴日中国游客总消费的最大比例,但却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观光厅发布的《访日外国人消费动向》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游客人均在住宿、饮食、娱乐消遣以及购物上的消费分别是47690日元、38258日元、5550日元和119319日元;2018年则分别是47854日元、39984日元、7998日元和112104日元。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购物消费数额已经出现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开始愿意为文化消费“埋单”,更多选择享受与体验类消费,比如专程去日本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特别的美术展等。因此,不论是消费数字的变化,还是旅游目的的变化,其实都从深层次反映出中国游客消费理念的变化。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百闻不如一见。中国游客在出境旅行的过程中,能够开始积极了解、体验当地文化、当地社会,这有助于增进双方民众的情感、加深相互理解,在旅游观光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海外网评论员 陈洋)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