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李华敏大校表示,8月28日,美国海军“迈耶”号驱逐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擅自闯入我南沙岛礁邻近海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空兵力依法依规对美舰全程进行跟踪监视和查证识别,并予以警告驱离。
此前美舰在南海的多次挑衅行动,均被解放军查证识别、警告驱离。近年来,美国在南海军事活动增强的频次、烈度和针对性十分异常,是非常大的变化,值得高度关注。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在南海的军事活动可以分为六大类:宣示性行动、存在性行动、军事侦察和情报搜集活动、演训和演习、战场建设及作战概念验证和威慑行动。我们耳熟能详的“航行自由行动”(FONOPs)只是宣示性行动的其中一种。
宣示性行动
该类行动的目的是以“力量投射规则”,即动用军事力量对其认为不合理的海洋主张进行挑战,宣示自己的立场。目前,美国在南海及其周边进行的宣示性行动主要包括“航行自由行动”和“穿越台湾海峡”。
“航行自由行动”是1979年美国卡特政府单方面发起的,并无国际法依据。当时,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谈判接近尾声,美国担心《公约》的生效和实践会鼓励其他沿海国的过度海洋主张,从而损害美国特别是美军在全球的行动自由。因此,在《公约》的制度之外,美国发起“航行自由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军事和外交行动挑战其他沿海国的过度海洋主张。美国眼中的过度海洋主张包括:历史性主张,不合乎UNCLOS 的领海基线;12海里对无害通过的限制;超过12海里的领海主张;对专属经济区内军事行动等的限制;不合理的群岛基线或通行限制。在南海针对中国的FONOPs主要有:领海无害通过的预先申请、专属经济区内的军事管辖、过度直线基线等。
美军在南海周边针对中国的另一类重要的宣示行动是穿越台湾海峡。美国希望通过这类行动宣示其在台海的政策主张,即不允许单方面改变现状。根据南华早报梳理的近12年来美军军舰穿越台湾海峡的情况, 我们可以看出两年频次变化并不是太大,但曝光度较高,充分反映了美国针对中国军事行动的日益高调和政治化特点。
2007-2019 美军穿越台湾海峡次数统计,来源:南华早报
存在性行动
美军奉行全球攻防的战略,而南海是非常重要的海域,美国一直在南海保持强大的力量存在,它们包括日常的巡逻、过航和港口访问等。
一是常规水面、水下和空中巡逻。目前,按照美军印太总部的官方数据,每天平均美军有3艘军舰在南海活动,全年在南海大概保持900个舰日,而2015年前后,美军在南海尚只能保持700个舰日的存在。空中则包括侦察机和轰炸机等的例行巡逻。2004年美国亚太空军开启了“轰炸机持续存在行动”(CBP),CBP随即成为美国空军彰显度非常高的存在行动。2018年,美国有超过30个架次的B-52轰炸机巡航南海,这在冷战结束以来十分罕见。
二是军舰和军机的过航,南海联通两洋三洲,是重要海上通道,美军的舰机会经常过航南海,进行战区内或跨战区的兵力调动和力量部署。
三是港口访问。派遣军舰到访包括中国在内的南海沿岸国的港口,以加强在该地区军事和外交影响力。如,2019年3月5日至9日,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访问越南,这是自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的首次,象征着美越之间军事合作关系的不断升温。
军事侦察和情报搜集行动
南海是美军航空侦察和情报搜集的重点关照区域,这类行动恐怕也是频次最高的,差不多每天都有2-4架次的各类侦察机赴南海进行侦察活动,全年上千架次。2001年4月1日,美国的EP-3和中国的歼-8战机发生相撞,起因就是美军侦察机的抵近侦察活动。美国海空军都有力量在南海进行侦察活动,海军主要是P-8A 和P-3C, 空军有RC-135和全球鹰无人机等机型,除此之外还有从在南海活动的航母和其他军舰上起飞的舰载侦察机,如E-2D或SH-60“海鹰”直升机等。
另外,美军还有数艘侦察及测量船经常在南海活动,包括导弹测量船和军事侦察船,导弹侦察船主要用来抵近到中国的海岸,监测中国导弹发射的数据;军事测量船则以海洋测量和水文调查为主,它们可以详尽准确地探测海底地形、海底地貌、海底浅层剖面、海底表层地质等多种战场要素;美国部分大学所属的海洋研究船,有的也承担军方的研究项目,2018年曾停靠过台湾的R/V Thomas G. Thompson (T-AGOR-23)实际上是华盛顿大学的,但这条船与美国军方有一定的联系。据不完全统计,美军2018年各类侦察和情报搜集的频次相比2010年都至少增加了一倍甚至以上。
演习和演训
南海是美军训练和演习的重要场所,美军会进行单边的演习,也会展开大量的双边和多边的演习,每年仅第七舰队在南海及其周边的演习就达上百场,除了第七舰队之外还有第三舰队,另外还有空军、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的演习,这些累加在一起,能叫上名字的军演估计在150场左右。
近两年来,演习的数量和针对性都在大大增强。美国前代理防长帕特里克·沙纳汉(Patrick Shanahan)在2019年3月证实,“ 过去两年内,美国国防部在对外联合军事演习方面的参与度提升了17%”。考虑到南海是印太地区的重中之重,在南海及其周边增加的联合演习,比例要更高。演习通常都是叫得上名字的,演训更是数不胜数,可以说是天天、时时都有兵力在南海展开训练。近年来,美军基本上不放过在南海与其盟国和伙伴力量的任何联训机会,只要在南海有机会相遇,都会搞一些联合训练的科目。
战场建设和作战概念验证
2015年之后,美军非常严肃地考虑在南海与中国的竞争甚至是武装冲突,针对中国、俄罗斯等国提出了一系列的作战概念,比如海军提出的“分布式杀伤”的概念,还有陆军的“多域战”和海军陆战队“远征夺岛”概念。
这些概念多数以南海为作战的假定环境,围绕南海进行战略建设和兵力推演。它们出台后,也需要到南海进行实地的验证。近年来,可明显看到美军围绕与中国在南海的冲突在抓紧进行各类准备。美国的攻击型潜艇、战略轰炸机、水面舰艇等越来越多地加强了针对南海的联合演练,结合美国军方高层不断发出与中国进行战争的言论,南海的气氛正变得空前紧张。
威慑行动
威慑行动就是敏感时期或定期派遣战略性武器平台到南海进行威慑,以慑止其他国家的可能军事行动。
第一类如航母打击群,2018年美国派了四个航母打击群到南海来,每个打击群活动时间有长有短,大致在1-3个月之间。
第二类是两栖戒备群,以两栖攻击舰为主的远征打击群,2018年也派了4个。
第三类是核潜艇,有攻击性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根据公开信息,我们发现攻击性核潜艇到南海来的频次越来越高了,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动向是美国的“最高机密”,虽然我们无从掌握,但南海肯定也是其重点部署的海域。
还有第四类平台---战略轰炸机,其在进行“存在性行动”的同时,也会带有非常强的示威和威慑的意图。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六大类军事行动通常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相联系的。通常美军会同时执行多类任务,以达到多重目的。如战略轰炸机和航母打击群在南海的巡航,既可以看成是存在性行动,同时也有威慑的效果,在巡航过程中,它们还必然会进行各类演习和训练。美军也不可能为了在南海岛礁12海里内进行FONOPs,专门派遣某艘军舰来执行这个任务。
总之,美军在南海的军事活动是非常复杂的,体量和频次也是巨大的。每天大概有3艘军舰在南海活动,有2-4个架次的各种飞机进行各种飞行,这还没有包括天基卫星的动作。美军不同军事行动背后的军事价值和军事意义是不同的。FONOPs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近两年来它的曝光度比较高,但其相比于美军在南海的整体行动而言,又是不足道的。这并不是说“航行自由行动”不重要,只是没有必要过度聚焦它,而忽视美国其他类行动和其代表的政策趋势。
文/胡波,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原载于《世界知识》2019年第16期和“南海战略态势感知”平台,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