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工人在江西省新余市一中小电子企业生产线上忙碌。 赵春亮摄(人民视觉)
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研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问题、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问题。会议强调,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再次成为中央高规格会议议题,既体现了中央对中小企业发展一如既往的支持关注,也表明了中央对中小企业寄予的厚望。
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不仅需要龙头企业“打前站”,也要有大量有活力有干劲的中小企业“做后台”。正因如此,世界主要国家都在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比如,德国作为世界制造强国,不仅有大众、西门子等享誉世界的大型企业,但还有1400多个中小企业是全球领先的“隐形冠军”。这些企业通过潜心经营,在所属细分领域和行业拥有绝对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成为世界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与其他企业一道构筑了德国制造在全球的竞争优势。
中小企业被称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虽然规模小,但数量庞大。目前,中小企业占据了中国超过99%的市场主体,贡献了约50%的税收和60%以上的GDP,吸纳了80%的就业。中国70%以上的技术创新来自中小企业。可以说,中小企业是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近年来,随着中国创新创造能力日益提升,中国制造商品畅销世界,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中国中小企业的工艺水准也不断提升,逐步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但总体来看,中国中小企业还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核心竞争力弱、可替代性强,汽车、通信等大部分核心元器件与系统仍然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解决中国制造“卡脖子”问题,提升产业链韧性变得愈加紧迫。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中国制造变大变强,需要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中小企业既有“船小好调头”的灵活性,又有充分涌动的创新活力。中小企业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专注自身行业和领域,推出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培育自身的核心业务,成为专业细分领域和行业“隐形冠军”。在更多“隐形冠军”的簇拥下,中国制造也将不断突破大而不强的格局,在世界产业链中形成独特优势。
如今,在各项政策环境的支持下,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小企业发展仍会遇到“弹簧门”“隐形门”等问题。中国将不断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环境,给予中小企业发展更加强有力的支撑。(海外网评论员 孟庆川)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