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五日,参加“四海一家·川港同行”交流活动的香港青年在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刘 坤摄
“到大湾区发展一定是未来的趋势,我们年轻人应该乘风而行。”暑期,香港大二学生韩宗沅搭上北上的火车,来到中国银行位于广州的一家支行,开始为期一个多月的实习。这个暑假,数以千计的香港学生走进内地各省市,在繁忙而充实的实习中了解内地,探索未来。
实习单位又变多了
中科院、冬奥组委、中国银行、央企、中医院、航空公司……今年,香港学子们可以选择的内地实习单位又变多了。在这些单位,学子们获得了非同一般的实习体验。
49名香港大学生在这个暑假进入中科院实习。去年,香港学子们在中科院的自动化所、软件所、计算所实习,今年的实习部门又新增了中科院数学院、物理所及微生物所,接触领域从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热门方向拓展到了数学、物理和生物等基础科学领域。香港大学工程学院的陈俊明说,希望自己所学的软件编程,能在中科院自动化所机器人研究项目中获得实际应用检验。
香港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大四学生黄博谦近日来到冬奥组委技术部实习,在技术部老师一对一的指导下,黄博谦很快就适应了实习生活,熟悉了工作流程。与其他19名香港学生一起参观完张家口赛区时,黄博谦说:“张家口真是太美了,不愧是能举办冬奥会的好地方。等京张高铁正式通车以后,我们希望有机会再来。这个高铁线路逢山开道,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一些特殊的实习体验令香港学生为之震撼。“印象最深的事是去煤矿下井。里面很黑,伸手不见五指,但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采煤,内心十分震撼。”香港城市大学大二学生陈梓康在银川的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实习时,第一次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全新的见解。“宁东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每一位煤矿工人的辛勤付出。不管今后我在哪里工作,都会把这样的精神延续下去。”
看见真实的内地
参加冬奥组委实习的香港学生,工作之余抓紧时间走遍了故宫、长城、北海、圆明园以及国贸、三里屯商圈,这些从小在香港长大的“97后”,在北京同样感受到了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生曾治第一次来到安徽实习,实习单位是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她对“徽文化”非常感兴趣,“独树一帜的徽式建筑、匠心独运的文房四宝……我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掘徽文化的宝藏。”
香港恒生大学的学生李贤惠在兴业银行银川分行实习,第一次来到内地西北地区,她对银川人的生活很有兴趣:“银川人很少住18层以上的楼房,他们的住房偏好与香港很不一样,生活节奏也比香港慢很多。”
在广州一家广告公司实习的恒生大学大三学生谢祉妤说,内地工作比香港“舒适”,因为“香港生活很急促,中午只有一小时休息时间,常常排队、叫餐、吃过午饭后就接着上班了。但在内地有2小时午休,还鼓励我们睡午觉。”
内地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给香港学子们带来了新体验。谢祉妤说,来到内地实习后,自己的手机里多了许多新的应用程序:“微信、美团……这些都是在内地生活必不可少的。”
为了更大的舞台
不少香港学生去内地实习,既是为了增广见闻赚取“经验值”,也是为将来去内地发展预做准备。
已经决定毕业后要到内地工作的香港科技大学化学及环境工程系学生赵天乐,暑假来到中石化(安徽)分公司实习。他说:“我希望了解到中石化以及整个化工能源业的营运情况,用心体会内地的风土人情,为将来在内地工作做好准备。”
20位完成中医学副学士课程的香港学生近日来到广州番禺区的祈福医院,开始暑期实习。他们当中许多人已报考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本科专业。在这些香港中医学子看来,内地的中医职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许多香港学子已经看准了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大舞台。今年即将从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毕业的陈嘉倩说,尽管她已收到几家香港企业的聘用意向,但仍然选择毕业前来大湾区内地城市实习,因为她期待这里有更多的机会。“这里的公司有很大的人才需求,同时,我们留学海外后再回来创业的机会也很多。”
“作为香港回归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我们传承着老一辈香港人拼搏奋进的精神,而大湾区将是我们一展身手的好地方。”韩宗沅说。
本报记者 王 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8月28日 第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