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大城市接连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国已经逐步迈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垃圾分类新政策,不仅意味着新的生活方式,也意味着新的市场。数据显示,今年8月注册成立的垃圾分类企业就达到1004家,上百个垃圾分类应用一夜之间上线。
但有人欢喜有人忧。一边是新企业大量涌入这片财富新“蓝海”,而另一边,该领域的先行者“小黄狗”公司却传出了财务危机。那么,该如何看待垃圾分类行业的发展前景?
首先要有产业链思维。纵观生活垃圾的“一生”,至少包含以下几个环节:分类、投放、运输、处理、再生(包括回收、焚烧、填埋)。每个环节都是一个大市场,需要企业找准用户痛点、找到市场切入点。
在分类环节,各大城市出台相关条例,就是把分类环节固定在了居民家里。这首先将带来垃圾桶的需求上涨。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将产生大量对垃圾分类知识的需求,这就给“垃圾识别”等辅助类小程序的开发带来了市场。
在投放环节,虽然长期存在着“拾荒者+废品收购站”的回收体系,但由于覆盖不全面、沟通成本高,大部分城市居民更多时候还是直接面对小区垃圾桶,形成“居民—垃圾桶—拾荒者—废品站”的链条。但在这一链条中产生的收益并未反馈到居民手中,许多企业正是看准这一点,找到了自己的切入点。比如推出街头自动回收机,居民投入可回收品后可以即时返现,“小黄狗”就是代表。又或者提出免费上门回收服务,“爱回收”就是典型。这一环节也是目前企业涌入最多的。
然而,这种模式本质上未改变原有的回收形态,只是替代了废品收购站、拾荒者的环节。同时这些企业大多只涉及可回收垃圾,但这部分垃圾在垃圾总量中占比可能不到10%,剩下约90%无回收价值的生活垃圾,其清扫、收集、转运更值得关注。
尤其是运输环节。早有不少网友反映,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分好类的垃圾,却被垃圾运输车“一锅烩”,是对自己垃圾分类信念最大的打击。因此,做好垃圾分类运输,不仅事关垃圾回收的效率,也事关人们对政策的信心。
在处理环节,则是设备生产商与数字化改造的机遇。比如阿里正在与相关设备企业合作,开发人工智能垃圾焚烧炉,减少人工干预的次数,提高垃圾处理设备的效率。微软也在尝试通过添加传感器装置,对现有垃圾桶进行低成本改造,同时实现垃圾数据采集,通过云端建立个人信用及奖励机制。
其次,垃圾再生环节应该是行业大力发展的重点。在产业链条中,下游企业是上游企业的客户,利润也从产业下游向上游传导。比如,用“湿垃圾”焚烧发电,就把一部分电力收益转移到了垃圾分类产业;用餐厨垃圾喂养用作饲料的虫子,就能把养殖行业的利益链接入垃圾分类产业。
未来,这样的垃圾“再资源化”的路径和企业应该越来越多。只有下游企业发展壮大,上游企业才能“有利可图”,才能让垃圾分类产业良性运转起来,摆脱“投资人钱花完就关门”或靠政府“输血续命”的困境。(韩维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8月23日 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