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资料图)
最近,美国在台协会(AIT)在岛内频繁“放话”,究其原因:一是美国用“台湾牌”挑事,多方谋利;二是2020大选临近,岛内政局多变,民进党选情走低,国民党选情走高,是基本态势;三是台湾县市长中期选举结果显示,民众对大陆的好感度,实际上远比台湾当局的宣传好许多。四是民进党内爆发“英德大战”,郭台铭宣布参选2020等现象,使美国担心局势失控。大陆则更加强调,两岸问题的解决不在于美国的干预,而在于大陆的决心。
AIT发出一系列动作,不仅仅是“挺台独”、或显示美国将加强对“台湾安全”的介入,而是具有多重复杂的政策含义。军事上,AIT的目的之一是兜售美国对地区安全形势的看法,试图通过强化美国对地区冲突的介入,来形成美国需要的多边安全框架。政治上是为了达到“巧取豪夺”的目的,表现方式上具有“前紧后松”的特征。
其一,对美台军事关系升级到何种程度发出含混信号。AIT一方面借“新馆搬迁与入驻的美军陆战队人员是否穿军装”等局部问题,发出美台军事关系“可能升级的含混信号”并进行“高频放大”。另一方面,AIT又“首度证实”自2005年以来,“美国就已经派遣现役军人进驻台湾”。AIT表示“提升”美台军事关系的同时,又“有意曝光”,暗示美国对“台湾安全的承诺”依然含混不清,即美国对台湾的“安全”承诺,依然像从前一样是“是不明不白的”,是否需要“公布”美国对台湾“安全的承诺”,仍然由美国判断。而当年美国曾宣布陈水扁是“麻烦制造者”,将民进党“决战境外”的战略,定性为“对海峡稳定局势的破坏”。至于民进党大肆宣传的“美国将成为台湾军事安全的坚强后盾”,是利用美国的政策含混,“拿着鸡毛当令箭”,企图对两岸和平进行讹诈。
其二,行政上释放“挺台信号”的同时,又对信号的解读进行“管控”。2018年3月16日签署的“与台湾交往法案”,从行政制度上明确了美国现任高官可以访台。但在重要的节点上,即行政方面美台关系“究竟可以提升到何种程度”的问题,美国始终进行“管控”,维持在不跨越“非官方”关系的层次。
这次美国前众院议长领队组团访台参加“与台湾关系法”40年活动以及AIT新馆启用,体现了行政部门对政策节点的把握。在形式上访团规格似乎很高,但没有突破“非官方”层次。前议长致辞时强调,这次访台是基于“与台湾交往法案”的授权,是以前议长身份对国会前阶段的工作进行“肯定”,释放国会将“支持台湾拓展在全球社会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信息。
但前议长致辞中仍小心翼翼,分别使用“台湾民主的成功故事”、“可靠的伙伴”、“良善的力量”等,来表述美国与台湾的关系。实际上是在“管控”台湾对美国立场的解读。“与台湾交往法案”与“与台湾关系法”在立法意义上是一致的,即这个法仍然是一个美国国内法,不可能凌驾于国际法之上,也不具备国家间关系的含义。如果美国政府用国内法方式来约束世界其他地区,这种做法在国际意义上,也是没有合法性的。民进党说前议长访台表明美台关系已经提升到“盟邦关系”层次,是自欺欺人。
其三 ,“打台湾牌”可“捞分”也可“失分”。美国打“台湾牌”绝不是“偏爱和支持‘台独’”,而是利用民进党搞“台独”分裂主义,挑起海峡局势紧张的“能力”,为美国的亚太战略增加筹码。但美国“打台湾牌”可“捞分”也可“失分”的两重性在不断加大。
主要原因有二:首先,中美关系的性质越来越清晰,即冲突不可避免,又存在相互需求。在这样的大势下,中国政府强烈警告美国,不得与台湾发生军事关系的表态,是有分量的。此外,美国在“打台湾牌”时已经出现“收益”下降的现象。例如,对美国的怂恿、民进党的挑衅、对大陆军机“越过海峡中线”的反制,周边国家均不表态,对地区局部紧张形势,采取“司空见惯”的态度。
其次,民进党发挥“危险因素”的能力受到限制。大陆遏制“台独”从来不是空话。而台湾县市长选举的结果也说明,台湾民众改变了对所谓“大陆威胁论”的看法。韩国瑜、郭台铭现象则进一步说明,搞“台独”必然危及两岸人民福祉的理性认识在岛内基本形成。
近日,特朗普总统在中美建交40周年纪念之际,释放了致电卡特总统这一信号。当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得以实现,正是因为卡特政府看到了中国在亚太地区和平中的作用。AIT“放话”“前紧后松”的现象,掩盖不了美国在亚太安全格局中再不能为所欲为的事实。中国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作用已逐渐被周边国家认识和接受。
(周忠菲,上海台湾研究会研究员,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