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用平板电脑体验刷二维码购物。(图据日本共同社)
近日,日经中文网刊发文章《别把手机支付捧上天》称,虽然不少日本人或企业墨守陈规,在数字经济方面落后于美国和中国;但是日本之所以没有普及手机支付,其实是因为在日本大多数人认为手机支付可有可无,所以企业或个人的热情不高。
那么,移动支付在日本果真没有市场吗?日本在支付领域已经固步自封了吗?
其实,日本政府是有意愿提高社会的非现金结算比例的。日本的无现金支付比例远远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2015年时仅为18.4%,而同时期中国已经达到了60%。为此,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018年4月通过“无现金愿景”规划,希望在2025年实现无现金支付比例40%的目标,并最终将这一比例提升到80%。今年2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亲身体验了一把二维码支付的购物方式,他用平板电脑付的款,并对记者表示:虽然有点紧张,但觉得老年人也可以适应这种简单的操作。同时,由安倍政府力推的消费税改革将于今年10月落地,全国消费税将由8%提升至10%,不过对非现金收款的零售商会提供最高5%的退税。这相当于政府变相施于补贴,有观点认为日本非现金支付的普及度或将顺势提升。
不过,日本民众会不会积极响应,迅速融入无现金支付的浪潮,恐怕是要打个问号的。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认为,对待移动支付,日本人的态度相对保守。在治安环境良好的社会氛围中,日本人习惯于携带现金出门,反而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不大放心,时刻警惕不法分子利用病毒、恶意软件等手段侵入自己的移动支付设备,盗取金钱。更重要的是,日本人十分注重自己的隐私,移动支付则需要向商家袒露不少个人信息,这多少犯了他们的忌讳,以致于很多人会对刷手机付款敬而远之。由于这种种原因,日本在个人消费方面对移动支付这项世界范围内大势所趋的新技术接受度不够高,远远不及中国在这一领域突飞猛进的势头。
此外,从企业角度分析,虽然日本在移动支付技术上有先发优势,支付手段、终端设备方面都有不少专利,但日本企业想要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会在金融、税务等法律的局限下难以大展拳脚。比如,日本的《资金结算法》要求企业从事第三方支付时不得挪用沉淀资金。这当然有利于政府实施监管,但为了开展移动支付而要向国家缴纳保证金,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尤其是初创企业难以负担,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相关业务的展开。其实,陈规旧制阻碍日本社会经济发展,这样的问题由来已久。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冯玮表示,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就喊出了所谓的“规制缓和”,希望通过简政放权增强企业的活跃度。然而时至今日,有形或无形的壁垒依然存在于实体企业、商业和金融业之间,使得日本企业想要拥抱移动支付,却困难重重。可以说,这已经成为了日本企业难以发挥自身在移动支付技术上优势的痛点所在。
反观中国,移动支付在民间全面铺开,并通过实践积累起管理的经验,可谓后发而先至。借由中国游客赴日旅游购物,更是引发了日本对移动支付的关注。至于日本能不能突破自身局限,还要看政府扶持政策的效果与民众的接受意愿了。(人民日报海外网 吴正丹)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