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2023“华文媒体侨行贵州”媒体团一行来到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科技示范园、双堰社区以及生机镇高流大渠,近距离观察乌蒙山腹地的现代化数字农耕以及深入了解生机英雄们那些年劈山引水福泽子孙后代的感人事迹。
上午,朱昌镇科技示范园把农业和科技相结合,探索山地高效农业的发展,成为朱昌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发展有效结合的示范点之一。
朱昌镇科技示范园共有种植大棚57个,占地面积约300亩。园区每一个大棚采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第八代冬暖式大棚架构,棚内冬季可以通过保温棉被的昼开夜覆和电力光源补光方式,增强棚内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使得大棚温度最大限度地满足蔬菜的生长需求。大棚一年可种植三季蔬菜,每个大棚每季每亩可产蔬菜15吨,每年三季,园区300亩大棚能生产蔬菜1.2万吨,产值可达6000余万元,年盈利1000余万元,带动150多个老百姓在园区稳定就业,每个就业人员每人每年工资收入2.5万余元。通过土地入股的小屯社区和双堰社区群众每年还能从园区获得分红。老百姓不用出远门就能挣到钱,同时还能兼顾家庭。毫不夸张地说,园区通过示范带动,让千家万户种植主体获得了稳定收益,提振了朱昌人民振兴家乡的精神和信心!
(园区内的果蔬摘下即可食,品尝着刚刚摘下的新鲜黄瓜,其香脆爽口的口感和清香回甘的汁水让媒体团成员们频频点赞。)
媒体团还参观采访了毕节七星关区朱昌镇双堰社区的“乌蒙玄凤”智慧养殖基地,对乌鸡的数字化养殖系统和专属智能脚环产生了浓厚兴趣。数字化养殖系统让一枚刚产下的蛋,经挑选编号后被放入智能化蛋箱进行孵化,实现“全食可信”;专属智能脚环能够记录每只“乌蒙玄凤”乌骨鸡从出生到出栏的全过程生长周期,并实时对健康状态进行检测。所有记录都可随时回溯与查询,保证消费者吃到放心鸡、足龄鸡。
下午,2023“华文媒体侨行贵州”媒体团一行前往毕节市七星关区生机镇高流大渠采访。通过第一视觉、第一现场的方式感受绝壁天渠的险峻。
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导致生机人民虽然生活在赤水河沿岸,祖祖辈辈生产生活用水却十分困难,更别提养殖业和种植业所需用水。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生机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在悬崖绝壁、山洞阴河等最危险的地方,用“悬崖吊人至半空”、“斧劈锤打”、“自制土炸药”爆破、人工开挖推土、人工筑坝等最原始的方法,前后历时20余年,先后修建了40多条沟渠和10多座山塘水库,沟渠总长约309公里,水库总库容约180多万立方。
这些水利设施建成后,彻底结束了生机人民祖祖辈辈“眼望河水喊口干”的时代,根本解决了生机镇人畜饮水困难问题,生机人民从此把握住水利这个“农业的命脉”,挖山造田、种植经果林、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迅速迸发出来,粮食年年增产,经济快速发展,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绝壁天渠”所蕴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为“绝壁天渠”而付出努力甚至牺牲的生机人民值得我们敬佩和铭记。饮水不忘挖渠人!
华文媒体团一行纷纷表示,身临其境感受天渠的险峻,将积极利用华文媒体优势,以多种形式将绝壁天渠的险峻和修渠人不畏牺牲的精神传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