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份報告《香港青年大灣區發展指數2021-2022|就業篇》今日發表。(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楊新雨 攝)(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楊新雨)由香港廣東青年總會牽頭,聯同香港大學及明匯智庫開展有關香港青年大灣區發展調查,今日(30日)發表第四份報告《香港青年大灣區發展指數2021-2022|就業篇》,研究結果顯示,九成受訪香港青年有聽聞「粤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認同及願意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比例創新高,分别達到35%及41%。調查也發現近八成青年聽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反映宣傳效果理想,惟亦顯示計劃有改善空間。
團隊於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間,成功隨機抽樣訪問了1000名15-39歲的香港青年,並訪問441名居住在廣東省的香港青年,配合焦點小組,切實了解青年對大灣區發展的看法。是次報告除了以往的大灣區發展指數調查,也加入調研「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部分,了解不同公司的經驗和看法。
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修例風波」對青年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負面影響得以改善,認同及願意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香港青年比例由2019年谷底回升,不願意和「不確定」者的比例持續下降。
第四份報告《香港青年大灣區發展指數2021-2022|就業篇》今日發表。(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楊新雨 攝)研究亦發現,受訪者的收入、受教育程度、年龄與他們願意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意願有關。總的來說,收入越高、學歷在兩端的青年,以及30歲以上的青年,較願意前往大灣區。而在大灣區內地9大城市中,香港青年認為深圳和廣州吸引力最大。香港受訪青年認為「薪酬水平」是選擇工作時最重要的因素,與去年相若,其次是「公司發展前景」及「晉升機會」,「政見理念」對他們來說則最不重要。高達八成受訪者期望赴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可獲至少兩萬港元的月薪。
廣青總主席霍啟山表示,很高興香港青年對大灣區發展的認同度越來越高,廣青總將積極舉辦更多兩地交流的活動,團結各界青年,推動民心相通,為香港和國家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廣青總常務副主席郭基煇表示,廣青總根據調查及研究結果,分別就完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便利香港青年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以及吸引人才來港發展、鞏固及提升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三方面,提出28項針對性的政策建議,希望特區政府採納。
廣青總在三大方向提出建議,就「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廣青總建議在申請資格方面,由現時以畢業年期作為限制,改以年齡為限制,容許所有取得認可學歷資格的39歲或以下青年申請計劃;提高計劃的彈性,每年設定兩至四次的申請窗口,讓企業按需要適時招聘;針對應屆畢業生,政府可延長現時為期18 個月的津貼至「18+12」個月,鼓勵僱主於18個月後,考慮錄用表現良好的員工多一年等。
第四份報告《香港青年大灣區發展指數2021-2022|就業篇》今日發表。(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楊新雨 攝)在便利香港青年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方面,廣青總建議擴充駐粵辦及粤港澳大灣區發展辨公室的職能,以進—步配合落實特區政府支持大灣區發展的政策;統籌及推動兩地青年交流,舉辦「主題化、專項化」的交流活動;建議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資助非牟利青年組織在港籌辦以大灣區為主題的文體藝交流活動、特別把握 2025年由粤港澳三地聯合舉辦全運會的機會,籌劃安排香港青年屆時到內地擔任義工。
而在吸引人才來港以融人國家發展大局、鞏固及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方面,廣青總建議為畢業於內地及海外頂級學府的畢業生,在未有獲聘的情況下提供為期两年的工作簽證,鼓勵全球精英人才來港就業和定居;延長「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的逗留期限至36個月,讓非本地畢業生有更長時間留港開拓事業;開拓專項引進人才計劃,吸引金融、醫療、航運、法律、文化藝術、建築、測量等界別的專業人士,擴大現有創科人才計劃的申請資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