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今日广东·乡音|那些清苦而实在的日子

来源: 西非在线  日期:2021-07-07 21:40:02  点击:675 
分享:

白沙河日夜流淌,浇灌着竹园村肥沃的土地;翠竹林生机勃勃,孕育着竹园村淳朴的民风。白天河里摸鱼,傍晚负篓而归,晚间则一家人围坐而餐。那时,日子过得清苦,但很实在……

酱紫FM出品

请点击链接收听音频:https://mp.weixin.qq.com/s/elTd8ywYyr4uvnUGFH5F-Q

主播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紫薇

那时,日子过得清苦,但很实在。

1967年,我们一家随父亲返乡。那年,我5岁。

从增城出发,汽车在泥土公路上颠簸了四五个小时,来到了100公里外的龙门县城。

步出车站往东行两公里,走过龙城大桥,翻过白沙河大坝,绕过芬塔山,穿过翠竹林,就是有六七百人口的竹园村了。

白沙河日夜流淌,浇灌着竹园村肥沃的土地;翠竹林生机勃勃,孕育着竹园村淳朴的民风。肥沃的土地没有带来丰富的物产,淳朴的民风没有造就富足的生活。村民们世世代代面向黄土背朝天,过着清贫的日子。

叔叔见我们回来了,决定把那只生蛋的老母鸡杀了,举办最隆重的宴席欢迎我们。我们都感到不好意思。又不是衣锦还乡,有什么值得他们如此“大动干戈”!他们的生活本来就很艰难,但叔叔说:“兄弟情分比金贵,难得一聚。”

这一顿饭,是我们从没享用过的盛宴。

我们一家很快就融入竹园村乡亲们的生活里。小孩在一起玩耍、聊天,大人一起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有时,一班小朋友在屋前的土坡上打玻珠、推铁圈、玩木螺。用小麻绳缠绕住木螺,一二三,往地上一抛一拉,木螺就在地上飞速旋转,谁的木螺先倒下就输了,谁的木螺坚持到最后就赢了。输的就让赢的弹一下耳朵。

竹园村四周的毛竹特别茂盛,所以,竹园村的竹席很有名,远销省内外。这种传统工艺相当复杂。首先要选取又大又直的老毛竹,按一定的尺寸锯成竹段,破开后削成厚度一致的竹片,用扯线锥子在每块竹片相对应的位置钻两个小洞,如果钻三个洞就更加结实;然后拿一种特别韧的麻线把竹片串起来,再把一丝丝的竹刺挑掉;最后用砂纸把席面磨滑,用开水泡浸一两个小时,一张清凉舒适的竹席就做成了。竹园村做竹席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外界不少人干脆把竹园村叫做“竹席村”。

和翠竹林相间的还有一片遮天蔽日的乌榄林。高大茁壮的榄树千姿百态、风情万种,简直就是巧夺天工的雕塑群像。小朋友经常跑到榄林里捉迷藏、打游击。

乌榄,又名黑金子,全身都是宝。每年乌榄成熟的时候,人们就拿着长长的竹竿把乌榄果打下来,捡起装满一箩箩挑回家。乌榄用热水浸熟破开,取下果肉包上盐晒干就成了风味独特的榄角,这是三餐极好的佐料。取走榄仁后的榄核是慢火熬汤的最好燃料,更是雕刻工艺的上乘材质。榄仁既是月饼馅料的极品又是餐桌上的珍馐。乌榄为村民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益。

有时候,放学了没什么事做,蓝天白云、风和日丽,我和二哥就到水坑里“戽鱼”或者到田里摸螺。夕阳西下,我们收获满满,带着一鱼篓战利品赶回家。当晚,全家人开开心心,美餐一顿。

晚上,我和二哥在煤油灯旁做功课。大哥白天挣工分去了,晚上就和爸爸一起教我们做作业、背诗词,妈妈在一旁缝补衫裤。

那时,日子过得清苦,但很实在,我们就这样度过了七年难忘的时光。 (羊城晚报2021年06月23日A11版 责编:吴小攀)

编者按

本栏目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具有纪实性,以散文随笔为主,紧扣岭南文化。投稿请发至邮箱:hdjs@ycwb.com,并以“乡音征文”为邮件主题,个人信息请提供电话、身份证号。

来源|羊城晚报

编辑 | 舒舒

校对 | 赵丹丹

审核| 岑杰昌

签发|郑华如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