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随着贵州省政府23日宣布,榕江县等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贵州全省贫困县“清零”。
曾经,深山沟壑阻碍着贵州与外界的联通,封闭的环境也让部分群众失去走出困境的勇气,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66个是贫困县。而今,脱贫攻坚战持续深入推进,扶起的不仅有日益红火的乡村产业,还有更加昂扬的战贫志气。
以前,一些老乡不太愿意摘贫困帽,担心没了帮扶。如今,相当一部分人主动甩掉穷帽。
贵州省榕江县的干部说,现在脱贫群众中,约八成是主动申请摘帽,山野田间、扶贫车间常常热火朝天,大家伙儿都铆足了干劲。
2014年至今,榕江累计实现160个贫困村出列、31585户139008人脱贫,近日退出贫困县序列。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跨出第一步并不容易。底气从何而来?记者前往当地多个乡镇一探究竟。
产业靠得住,不怕穷回去
榕江县境内山高林密、沟壑纵横,依托山地立体气候优势,出产的西瓜、脐橙等曾美名远播,榕江小香鸡、塔石香羊还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然而,全县通过产业富起来的农民却凤毛麟角。
明明有优势产品,为何发展不起来?“运不出去,一筐筐挑着走村串寨,糟蹋的比卖掉的还多。”74岁的林立住在乐里镇本里村,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开始发展经果林,耕耘20多年,最后却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谈及失败的主要原因,他与许多老乡的想法一样:交通不便。
近些年,贵广高铁和多条高速公路通车,农村硬化路组组通,榕江交通短板渐渐补齐,可农村产业依旧起色不大。“组织化程度不高,缺乏产业链支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龙见辉介绍,县里意识到,制约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关键,在于产业“小散弱”格局没打破。
为改变这一困境,榕江先确定了草珊瑚、金钩藤、茶叶等中长期产业,又规划了果、蔬、菌等短平快项目,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进农产品品牌化、产业规模化发展。
借着镇里发展黄金茶的东风,林立开辟了22亩茶园。2018年,茶园陆续投产,村里也建起了加工厂。春天做绿茶、夏秋做红茶,在合作社帮助下,茶叶卖到了天南海北。“现在一年能赚四五万元,进入盛采期后收入更可观。”去年,林立申请退出贫困户,“产业靠得住,就不担心再穷回去。主动脱贫是为争口气,也为鞭策自己不泄气。”
在榕江县,尝到发展甜头的贫困户有很多。随着扶贫产业的带动,资金、技术、加工、销售等难题破解,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获利的能力越来越强,提振了脱贫底气。
信心扶起来,不怕没出路
榕江县贫困发生率曾高达35.54%。要想告别长期以来的绝对贫困,若只有帮扶干部一头热,效果势必大打折扣。
山区面积超过98%,九成人口曾长期窝在山里讨生活。环境封闭、观念落后,加上受教育程度较低,一些人“适应”了贫困,没有走出困境的勇气。“底气不足的往往是留守妇女、老人、病残等弱势群体,靠自身力量很难改变现状,久而久之便安于现状。”在榕江县委书记马磊看来,去除“等靠要”思想,一个有尊严的机会比简单说教更管用。
杨再蓉是塔石乡党细村贫困户,年纪轻轻,有一手好苗绣技术却无用武之地,家中七口人全靠丈夫打零工维系生计。两年前,村里成立刺绣合作社,让她当负责人。杨再蓉不敢相信,机会就这么来了。
“被信任是莫大的动力,感觉挺起胸膛了。”虽然只上过三年小学,但杨再蓉毫不含糊,带着38名留守妇女把合作社经营得风生水起,绣品卖到许多大城市。去年底,家庭经济状况好转,杨再蓉申请摘帽。“我是领头人,要给老乡们鼓个劲。只要肯努力,凭自己的双手就能脱贫。”
结合刺绣、蜡染等技艺,榕江引导8800多名妇女发展指尖经济,人均年增收达2.4万元。此外,县里还以村民小组为单元,在全县划分1541个“网格”,2727名干部驻村包格,既进行思想引导,也解决各种现实难题,唤醒群众的劳动热情与脱贫意识。
“一切得靠自己努力,大胆跨出了第一步,脱贫其实没那么难。”记者注意到,主动申请摘帽的贫困户,自我发展意愿普遍强烈,即使是弱势群体,也希望能自力更生。
堵住风险点,不怕再掉队
年初之时,榕江还剩23个贫困村未出列,还需完成1179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部分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挫。夏天,县里又遭遇两次暴雨洪涝灾害,部分困难群众家中房屋倒塌、农田被淹,给脱贫攻坚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未脱贫人口存量加上预防返贫增量,榕江面临双重压力。“谁也不愿意落后,可底子太薄,出点状况就有可能‘退回原地’。”遭遇疾病、灾害等意外时,贫困户收入无法保持稳定,一些人对前景不免担忧。
吴方勤是寨蒿镇寿洞村贫困户,腿部年初动了手术,不便外出务工,断了收入来源。一筹莫展之际,干部上门,帮他发展百香果种植和小香鸡养殖,又将老宅改造成了精品民宿。“县里第一时间补救,洪水也没有对我产生太大影响。”8月,百香果迎来采收期,民宿也接到订单,顺带消化自家养的鸡。峰回路转,吴方勤申请摘帽,他说既然自己走出了困境,就应当把资源让出来帮扶其他人。
“可以自食其力,何必等着救济?”年初,八开镇摆辽村贫困户吴邦竹一家,住进了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虽然外出务工受阻,但她在小区扶贫车间找到了岗位,丈夫不久也谋到工作,小两口果断申请退出贫困户。今年以来,当地通过组织劳务输出、产业基地吸纳、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等办法,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和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目前,榕江所有贫困村已全部出列,整县已通过省级脱贫退出评估,达到脱贫摘帽条件,正等待接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抽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脱贫攻坚成效考核。
谈到即将迎来的脱贫攻坚“大考”,马磊很清醒,贫困户抵御风险的能力依然脆弱,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须久久为功。对此,榕江县对照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反馈情况,积极整改1362个问题,动态监测管理在档监测户边缘户的收入情况,避免脱贫不脱困、脱贫又返贫等问题。
本报记者 程 焕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29日 第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