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新发展格局”短短5个字,牵动人心。
它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被反复提及。之于规划《建议》,“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作用堪称纲举目张。从目标到原则,再到专章,都有它的身影。
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规划《建议》对提高“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提出要求。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规划《建议》进行专章部署。
为何要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中国的主动作为、长期战略,不是被动应对、权宜之计。从国内形势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加入国际大循环,在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缺陷逐渐显露。自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中国经济逐渐向扩大内需这个方向转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的再平衡已经取得显著进展。近年来,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多保持在90%以上,国内大循环的动能明显增强。从国际形势看,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历史经验也表明,大国经济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于构建起安全可控、富有弹性韧性、以内为主的经济体系。
新发展格局,如何构建?规划《建议》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等方面进行部署。具体来看,就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出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就全面促进消费,要求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就拓展投资空间,计划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等等。
新发展格局,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它不是国内经济的单循环,而是国内国际双循环。规划《建议》中,对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明确要求。如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等等。双循环之间相互促进,有了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遭遇过很多外部风险冲击,最终都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面向未来,不管是遭遇“逆风”还是“回头浪”,中国将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同时为世界经济提供更多正能量。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