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景。新华社记者毛思倩 摄
【编者按】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闭幕。会议发表6000余字的公报,透露了丰富信息。为深入学习领会五中全会公报精神,10月30日上午,人民日报海外网举办主题为“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线上金台沙龙。会上,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分析,相比于中共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这份公报宣告中国将提前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面向2035年,拥有十多亿人口的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将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大壮举。
以下为何传启发言摘编: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世界经济深受其害,世界人民深受其苦,国际交流部分停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损害。与此同时,2020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谋划之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站在这个关键节点,放眼世界,展望未来,振奋精神,经略前程,尤有意义。
目前联合国有193个会员国。选取其中人口超过百万和统计数据比较齐全的131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在其中的相对水平和国际地位,可大致反映中国取得的成就。
首先,国民收入水平。世界银行根据人均国民收入的高低,把国家分为四组:高收入国家、中上收入国家、中下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2019年四组国家的个数分别为40、32、39和20;中国属于中上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收入约为10410美元,排名第45位。
其次,人类发展水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根据人类发展指数的高低,把国家分为四组:极高人类发展、高人类发展、中人类发展和低人类发展水平国家。2019年四组国家的个数分别为45、35、23和28;中国属于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人类发展指数约为0.758,排名第60位。
其三,国家现代化水平。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完成的《中国现代化报告》根据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高低,把国家分为四组: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初等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其中,发达国家是现代化国家;其他三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也是非现代化国家。2017年四组国家的个数分别为20、19、38和54;中国属于初等发达国家,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约为44,排名第47位,大致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位置。
其四,地区发展水平。按照世界银行分组标准,2018年,在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地区中有10个地区属于高收入地区,24个地区属于中上收入地区。按照《中国现代化报告》分组标准,2017年有3个地区属于发达地区,8个地区属于中等发达地区,21个地区属于初等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发展水平较低。
概括地说,2017至2019年期间,中国平均水平为初等发达国家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位置。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部分地区已达到发达或中等发达水平。例如,北京和上海的部分指标已达到或接近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水平。
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是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出的纲领性文件。《建议》深入分析了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清晰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中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相比于中共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国将提前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第一,以辩证思维看待新机遇新挑战。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经济低迷,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机遇和危机并存。
第二,以畅通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第三,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五中全会在《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中国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未来要充分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加大科研单位改革力度,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技产出效率。要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第四,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第五,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对外开放是中国基本国策,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
第六,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
在人类过去300多年的发展史上,世界只有几十个国家成为发达国家,仅10亿左右人口享受现代化的生活环境。面向2035年,拥有十多亿人口的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将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大壮举。实现现代化的中国经验也将为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广泛的借鉴,让更多国家人民享受现代化的美好生活。(整理/孟庆川)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