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国第16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圆满完成联合国和非洲联盟驻达尔富尔联合特派团法希尔超级营地防御工事升级改造任务,此举有效提升了营地应对突发安全风险的防卫能力。图为10月13日,中国维和工兵分队在法希尔超级营地拉挂防御铁丝网。 徐绍钢摄(新华社发)
维和行动承载着和平使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全球疫情带来的冲击,使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社会更需要联合国担任重要角色。
日前,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上,“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焦点议题之一。会议召开前,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拉克鲁瓦在安理会上表示,联合国维和行动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挑战下继续取得进展。病魔的蔓延并未阻挡“蓝盔”的脚步。疫情严峻的5月,中国维和工兵分队克险攻坚,高质量完成南苏丹西部索普桥修建,为深陷严重粮食危机的国家增添了生命补给线,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称赞。
联合国成立75年来,维和成绩可圈可点。这其中,用拉克鲁瓦的话说,“中国的贡献值得大书特书”。
大国担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增添动力
9月18日,一部历时5年、横跨中国和非洲大陆跟踪拍摄的维和战地纪实电影《蓝色防线》首映,感动观众。这部影片真实地展现了在战火纷飞的南苏丹维和任务区,中国军人枕着枪声睡,听着炮声醒,冒着生命危险坚守一线,用热血激情和牺牲奉献,践行着一个负责任大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勇毅担当。两位中国烈士被联合国授予哈马舍尔德勋章。
“中国维和人员在联合国多个维和行动中发挥着弥足珍贵的作用。”联合国副秘书长拉克鲁瓦说,正是因为有中国提供的帮助,联合国才能有效、高效地保障维和工作在全球开展。
当今世界面临重重挑战,大国肩上承担着特殊的责任。作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中国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出资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出兵国。1990年,中国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飞赴叙利亚大马士革,开启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程。30年来,中国军人和警察先后参加了30余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4万余人次,现有2500多名中国维和人员在联合国各任务区执行任务。
近年来,随着国力增强,中国加大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支持和参与力度,全面落实2015年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维和峰会时宣布的重大举措,取得积极成果。
“联合国是世界上唯一一支要等到着火后才能购买消防车的消防队。”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曾经感叹。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常设维和军队和警察部队,联合国应对危机冲突时,往往根据每次行动的具体需求请会员国出兵,从而导致维和行动部署迟缓。
5年来,中国大力支持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建设,已完成维和待命部队组建: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和300人规模的常备维和警队,已在联合国完成注册,有6支维和待命分队晋升为三级待命部队,保持高水平待命状态。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待命部队中数量最多、分队种类最齐全的国家,为联合国快速应对危机冲突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更好地支持联合国维和事业,中国设立了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2016年至2019年,该基金在和平安全领域共开展的52个项目中,涉及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项目几近一半,使用资金约1038万美元。
从派遣更多保障人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到完成为各国培训维和人员任务;从向非盟提供无偿军事援助,到派出首支维和直升机分队执行任务,中国以高效行动兑现国际承诺,履行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为联合国维和事业注入新动力,为冲突地区实现和平发展带去更多信心和希望。
在5年的不懈努力中,中国“蓝盔”不断成长:维和部队构成从单一军种为主向多军兵种拓展,任务类型从支援保障向综合多能转型,行动目标从制止武装冲突向建设持久和平延伸——变化背后,是维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捍卫多边主义,向支持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注入活力
中国大力支持联合国维和事业,有四个基本动因:一是源于中华民族的和平基因;二是源于中国人民的天下情怀;三是源于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四是源于中国的大国担当。四个动因都是为了一个目标: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坚守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个目标也折射了联合国的初心。风雨75载,联合国仍是多边合作机制最重要的实践舞台。尽管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风险和挑战日益增多,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多边主义仍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路径。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让世界看到多边主义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国际社会继续吹响多边主义的号角,将纪念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我们想要的未来,我们需要的联合国:重申我们对多边主义的集体承诺”。
30年来,从巡逻护卫、停火监督到谈判调查,从修路架桥到救治义诊,中国“蓝盔”为推进和平解决争端、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驻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努力,践行着“对多边主义的集体承诺”。
《蓝色防线》上映前,新任联合国南苏团特派团部队司令部参谋长尼格准将前往中国营地视察后称赞:“中国官兵规则把握准确,情况处置专业,战术运用灵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自杀式袭击、路边炸弹等恐袭频发的撒哈拉沙漠南缘马里维和任务区,中国军队近7年来派遣了8批警卫分队,出色完成任务,累计执行武装巡逻及警戒护卫等行动3900余次,被联马团东战区誉为“战区王牌”;在柬埔寨,中国维和部队“一天能架一座桥”;在马里最高气温近50摄氏度的旱季,维和队员不到4个月就建成了一座二级医院。中国维和人员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展现出的专业水平和高素质,受到联合国和驻在国的高度肯定,坚定捍卫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在疫情重灾区非洲,中国发挥工程、运输、医疗、直升机等后勤保障分队的业务优势,为医疗条件薄弱、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提供援助,同各国分享抗疫经验和诊疗技术,帮助疫情中的脆弱国家应对危机和经济复苏,为坚持多边合作机制的全球治理注入活力。
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提供引力
在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忧心地指出,“全球所面临的压力正在以螺旋式上升”。
今天,国际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受制因素日趋增多、职能任务日趋繁重、安全环境日趋复杂。饱受战乱和疫情之苦的冲突地区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渴望更加强烈,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期待更加迫切。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国高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火炬,积极响应联合国“为维和而行动”倡议,支持对联合国维和行动进行合理必要改革并提出中国主张。
地处沙漠边缘的苏丹达尔富尔,是世界极度贫水区之一。中国维和工兵分队从2007年开始,克服重重困难,用4年时间打出14口水井,有效缓解了当地的饮水难,深受当地人民欢迎。
发展是和平的助推器。许多地区冲突的背后,是民生问题。建设和平,是古特雷斯秘书长“为维和而行动”倡议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大背景下各国人民的强烈期待。中国积极推进该倡议的落实,主张发展与安全并重,标本兼治解决冲突根源,促进实现可持续和平。“促发展”是中国的长项,积极参与驻在国社会重建、民生改善,成为中国维和行动的一个特色。
在刚果(金)布卡武市“国际儿童村”170多名孤儿的眼里,中国维和医疗分队有他们的“中国妈妈”。花开花落,岁月流转,一批又一批的白衣天使轮换更替,但是给孩子们看病、买文具、赠送篮球和生活用品等的爱心接力持续了17个春秋,为因战乱、疾病失去亲人的孤儿们托起“爱的方舟”。
女性参与让维和行动更有温度。近年来,响应联合国维和行动强调性别平等的视角,中国努力扩大女性参与维和行动,先后有1000余名中国女官兵参与医疗保障、妇女儿童保护等工作。
坚持共商共建优势互补,构筑新型维和伙伴关系;支持改进安理会维和授权,全面提升维和行动效能;充分发挥能力待命机制作用,提高快速反应水平;积极应对多种风险威胁,切实保障维和人员安全——“后疫情时代”,中国行动和中国主张将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改进发挥引领作用。(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李晓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0月29日 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