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业与影视剧之间纠缠已久。近年来,此二者更是常常如影随形——某部影视剧一旦热播,迅即招致相应的影视图书蜂拥出版。这种蹭热度的“影视剧+”招式,一些出版方运用起来轻车熟路,读者对此亦司空见惯。
如今,此类情形正悄然嬗变。面对影视剧或电视节目的火爆,出版社不再只奉行“拿来主义”,即简单地把影视剧内容移植到纸面,而是围绕剧中的人物、台词、道具等细节,悉心探寻适宜的营销策划突破口。
比如,伴随《隐秘的角落》撩拨起的观众刷屏热情,译林出版社以书架为切入点,在公众号上推出《〈隐秘的角落〉里面,最大的bug居然是……》,缓缓讲述“经典译林”的前世今生。《隐》剧中班主任担心朱朝阳独来独往,没有同伴,朱母周春红却觉得朋友根本不重要,这个镜头触动了中信出版社策划编辑,随即推荐该社的《原则》,强调找到同伴的重要性。
再如,湖南卫视近期推出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成为社会热点,团结出版社借此推出公众号《当我们pick〈乘风破浪的姐姐〉时,我们在pick什么?》,向读者介绍几位民国时期“乘风破浪的姐姐”董竹君、吕碧城、萧红等的相关作品。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播,使宋文化有一次成为热点,花城出版社截取《清平乐》中一段宫中美食的镜头,宣传了一把《山海宴》……
如果说,以前的跟风出版营销是“影视剧+”1.0版,那么如今这种融入图书采编营销者慧眼、巧思的方式,不妨称之为2.0版。与“影视剧+”1.0版缺乏创意“增量”,一再重复出版给读者带来审美疲劳有所不同,2.0版可谓开启了图书出版营销的新模式。它并非完全依赖影视剧资源,只不过将之作为“由头”,在此基础上延展开来,结合书业实际,精心绘制出版社自己“最新最美的画”。在这里,热播的影视剧与书业借之推出的相应图书之间,并非彼此平分秋色,而是由图书真正充当了主角。这个主角借助于网络新媒体,借助于对热播影视剧中细节看似自然的触发,从而成功“引流”,力图创造并满足读者观赏影视剧之外更多的阅读诉求,达到预期的营销效果。
疫情期间,以往一些传统的营销渠道、经营活动受限,出版社不能再满足于过去驾轻就熟的运作方式。于是,一些富于敬业精神和职业敏感的从业者积极开动脑筋,着力向数字化、融合发展方面深入挖潜,寻求更具影响力的工作方式,继而推动书业经营逐渐驶向更为开阔的蓝海。
与其被冲击,不如去冲浪。目前的图书市场经营环境算不上顺风顺水,种种不确定因素随时倒戈反击,倒逼书业经营者逆风挺立、顺势而为。惟其尽可能将读者诉求与自身努力调整到同一频道,方能拥抱愈益美好的未来。(周慧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10月01日 第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