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乡,当地黄河泥埙学习班的孩子们为参观者表演。
王屋山连着阿里山,小浪底连着日月潭。“龙的传人·相约黄河”两岸媒体大美黄河行联合采访活动9月23日到27日在河南举行。来自两岸的10余家媒体,通过5天的紧密采访,一起探寻黄河安澜之美,见证两岸同根情缘。
“这一切真的很不容易”
从河南省济源市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大坝远望,两岸绿树成荫,水库碧波荡漾,不时有水鸟从空中俯冲到水面觅食。蓄水后形成的广阔水面,调节着库区及周边气候。当地和下游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形成沿黄生态带。
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态。黄河安澜,才能国泰民安。面对黄河水患不断,大陆人民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通过小浪底水利枢纽等一系列治黄工程,彻底改变了历史上“九地黄流乱注”的灾害景象。
来自东森新闻云的任以芳,是从事两岸新闻采访报道十几年的“老鸟”,但见多识广的她依然感到震撼。在她看来,小浪底水利枢纽无异于跳动在古老黄河上的一颗年轻而强大的心脏,均衡、协调并使河流再生。而这背后,是大陆治黄规划的长远性和持之以恒,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一切真的很不容易”。
说到台湾,小浪底还有一段更深的两岸情缘。1998年央视春晚上,正在北京旅游的台湾师生钟婉琪、许煌昌和金老师把从台湾带来的日月潭之水,汇入一线工程人员带来的小浪底截流时首次通过导流洞的黄河水,寄托了海峡两岸人民幸福团圆的美好祝愿。
“家乡的石榴要开园了”
让两岸媒体记者尤其是台湾媒体人感兴趣的还有大陆的电商扶贫。
9月24日,联合采访活动的两岸记者一行来到济源市西南山区的大峪镇,见到了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的行家里手冯艳青。
在农村长大的冯艳青,大学毕业后在外打工几年,2016年回乡创业,主要从事农副产品的购销,并很快抓住了“互联网+”这个大商机。2017年她带领村民在电商平台完成销售额达216万元;2018年销售额达500万元;2019年当地有名的寺郎腰大葱滞销,她紧急帮农户出谋划策,在15天内帮农户销售大葱50万斤。
从安民到富民,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黄河儿女与时俱进的深切渴望。电商扶贫借助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浪潮,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闯出了一条新路。冯艳青告诉记者,她的团队现在拥有5家淘宝店铺、1家京东店铺、3家拼多多店铺。“这几天家乡的石榴要开园了”,她和伙伴们已经在为双节前的销售忙个不停。
任以芳表示,电商平台确实是利器。台湾的农产品主要还是靠当地农会去推广,电商还没有做大做强。而大陆良好的基础设施、庞大的市场规模让电商经济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在好多产品更懂得行销,也在环保和精致生产上做文章,成为热门产品和口碑品牌,“真的改变农民很多”。
“亲眼见识来得更真实”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的千唐志斋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也是现存墓志石刻的集中地之一。通过馆藏的2000余件墓志铭及近代名家书画石刻内容,既可以了解黄河文化的重要分支——河洛文化,还可以学习黄河治理的历史。
许多人不知道,这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博物馆,牵连着特殊的两岸情缘。
一切还要从千唐志斋的创建人张钫说起。张钫是辛亥革命元老,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广泛搜集历代墓志铭,在家乡铁门的私家花园内修建了窑洞,将数千块墓志嵌入墙壁,使之得以保存至今。
“现馆依托的就是张钫先生营建的园林‘蛰庐’,但由于条件限制,这些珍贵的志石只能存放在窑室中,无法向游客展示。”博物馆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建设博物馆新馆势在必行。
据悉,新馆的设计者正是张钫的孙子张枢。张枢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中国台湾地区著名建筑设计师,曾多次回豫探亲祭祖。听闻新馆建设的消息后,他立马决定捐资约100万元人民币,并利用专业所长,免费设计。据悉,张枢的方案将兼具历史感与现代感,与现有的博物馆、张钫故居合成一个更加完整的整体。
不仅仅是千唐志斋博物馆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由河南省台办举办的这场采访活动中,两岸记者还走进了洛阳偃师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探索黄河流域夏文化的孑遗;来到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了解从大禹以降波澜壮阔的治黄史,倾听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泥埙的美妙演奏……
“以前只知道黄河的波澜壮阔,今天来到河南才真正发现,书上写的远没有亲眼见识来得真实。”台湾世界新闻传播协会特派记者、目前正就读厦门大学的李奕晴说,她在采访过程中还了解到很多典故与传说,了解到黄河与中华文化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跨越历史长河就会发现,黄河是魂,文化是根。台湾人素以“河洛郎”自称。而河洛,就是指今天的黄河和洛河之间的中原地带。河南省台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举办采访活动的初衷,就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记者 任成琦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9月30日 第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