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中欧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将两地各100种地方名产纳入保护范围。加上第二批,一共将落实550种产品。例如中国的普洱茶、郫县豆瓣、烟台苹果、南京盐水鸭,欧洲的帕尔马火腿、丹麦蓝乳酪、法国香槟、慕尼黑啤酒这些特产都被纳入到协定中。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给这些特产在两地都颁发了“身份证”,谁是真尖货,看标便知。
据路透社报道,这项协定的签署意味着,来自世界其他国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无法再使用这些特定商品名称。类似商品不能叫这个名,更无法享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和销售溢价。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签署,折射出中欧深化经贸合作的决心,现实也正是如此。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1日报道,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德国最大出口客户;商业内幕网站提到,中国仍是欧盟重要的贸易伙伴,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占到欧盟的16%;路透社报道称,上月在与中国国务委员及外交部长王毅的会谈中,意大利外长则表示中意双方需要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
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形势严峻,正是务实合作、互利共赢的恰当时机。中国欧盟商会的问卷调查显示,会员中只有11%企业考虑重新规划投资,这一比例达到过去10年来最低,表明在华欧企愿意长留中国。
很明显,某些国家干扰中欧合作,不能阻挡全球区域合作应对经济挑战的潮流。脱钩,注定就是他自娱自乐的“单机游戏”。
策划/牛宁
文案/赵壹晨
主播/任天择
后期/陆宁远
责编:吴正丹、陈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