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山东枣庄永安镇观赏郁金香。 李志军摄(人民图片)
市民在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休闲游玩。 赵 松摄(人民图片)
日日经过的路旁,桃花、玉兰花已落尽,换上了密密的绿叶,正为不久之后结出果实而积蓄能量。每一日,这些叶子都有变化,由嫩绿到深绿,由卷曲到舒展,它们从院子里、围墙里奋力地伸向高空,希望更多路人看到这勃勃生机。
驻足观赏的人的确多了,他们或是掏出手机,拍下一树一树的绿意,或是就那么站在树旁看着,想要把每一片叶子印入脑海。
在这个特殊的春天,不能远足的人们正学着去发现身边的风景,生活的这座城市常会带给我们美好的惊喜。
转角遇到美
3月下旬,春意正浓。只要天气晴好,午休时,魏女士都会去北京环二环城市绿道上散步,“绿道一边是绿树繁花,一边是护城河,空气新鲜,景色优美,不出市区也能踏青了。”
除了城市绿道,城区里的“口袋公园”(袖珍公园)也成了人们走出家门的寻春好去处。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路北纪晓岚故居西侧的京韵园,就是一处“口袋公园”。园子里,花草簇拥,亭台蜿蜒,有春色,还有京剧文化味儿,常见游人三三两两前来赏景。2019年,北京市新增了50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其中大部分是利用城市拆迁腾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建设而成,北京全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推窗见绿,出门见园”成为现实。
“过去,周末我们总想着去远郊或是邻省(市)玩,家附近的小公园从来没去过。”田伯一告诉记者,在这个特殊时期,社区周边的绿地、公园成了他们每周放松的好去处。“公园虽然不大,却都挺有看头,很多小细节、小设计中能看出城市管理者们的用心。”
在浙江余杭临平老城区,一个个颇具特色的“口袋公园”也吸引着市民走出家门,园内既植有乌桕、香樟等中国乡土植物,也有竹、梅、松、玉兰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韵的植物。
如今,在中国许多城市街头漫步,你都能在不经意间与一座“口袋公园”邂逅,它们小巧而雅致,是快速运转的城市给人们留出的一处安静而美丽的“小景”。
更加珍惜体验
昌赤路有“京郊十大最美公路之一”的称号,每到春天,沿路前行,可见一座座山头上山桃花、山杏花开放,粉白如烟,路边还有迎春花闪耀着明亮的黄色。3月中旬的一个周末,记者沿昌赤路行驶了一段距离,沿途的一些开阔地带里,人们自觉地隔开一段距离,坐在草地上赏花、放风筝。
“这是春节后我们第一次带孩子出门,孩子玩得特别开心。”张先生6岁的大儿子正学着放风筝,刚会走路的小女儿则在一旁玩草叶。这一处树林虽然并不是景区,却也别有野趣。在这里游玩的多数是带着孩子的一家人,“出门之前我们做足了防护措施,现在特别怀念过去能自由行走的日子,期待着能够早日摘掉口罩旅游。”张先生说。
“当我们能摘掉口罩自由呼吸时,我一定要去好好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魅力。”一位网友在谈到未来的旅游愿望时这样说,“不必非去著名景区,哪怕只有一小片树林、一方池塘。”
旅游业界人士分析指出,当前旅游业正在逐步恢复,但是未来人们的旅游选择会发生重大变化,人们将更加重视旅游中的安全因素和体验度,游客少、原生态的小众景区或将更受青睐。
最是平凡动人心
每天上午去买菜的路上,赵大爷都会经过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附近的一条小巷,那里常年有位修车师傅摆摊儿。大概是因为疫情影响,修车摊儿还没开张。“春节之后,我还一直没见过他,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似的。”平日里,赵大爷时常在修车摊儿坐一会儿,和修车师傅聊会儿天,有时也会把鸟笼或菜暂存在他那儿。修车摊儿所在的小巷,附近居民来来往往,大家见面三分熟,都已经习惯了修车摊儿的存在。夏天,在修车摊儿旁的浓荫下乘凉,冬天在修车师傅围起的风挡里避风。小小的修车摊儿竟似成了附近居民生活里的一个小小驿站。
“天气越来越暖和了,修车师傅估计也快回来了。”赵大爷说。
在南京读大学的筱琦仍在安徽家中,却每天都在盼望着返校的那天。“真想回去看看金陵春色,看看朝天宫的玉兰、颐和路的法国梧桐,在玄武湖边走上一圈。”已在南京生活了3年的筱琦用脚步丈量过南京的许多地标,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思念,最怀念的还是那里的人。比如,宿管员阿姨“晚上早点睡觉”的叮嘱、公交车里市民们南京话的交谈、校门口鸭血粉丝店老板的询问“阿要辣油啊?”
作家林留清怡在《寻味中国》中写道:“可这一次离开的旅途中,我却害了强烈的思乡病,并逐渐意识到自己思念的不是美国,而是北京。我思念的不单单是这个地方,还有这里的人……”
在一座城市待得久了,或是离开了一座城市,我们会发现,风景之外,一个个普通人、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是我们对于一座城市最大的眷恋。(本报记者 尹 婕)
原标题:发现身边的风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4月01日 第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