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7日是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小朋友和黎族姑娘在海南省三亚市南山景区跳竹竿舞。 陈文武摄(人民视觉)
2020年3月12日,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太平镇庆乐小学的老师在录制“三月三空中课堂”。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摄
院子里的花渐渐开了,好一派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
又到一年一度的农历三月三,这个春天里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我的脑海中,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记忆,也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传统节日串连而成。
多彩纷呈的习俗
在神州大地上,关于“三月三”这个节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着多彩纷呈的展现形式。
汉族将“三月三”称为上巳节,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因巳日多逢三月初三,所以便将上巳节定在农历三月三这天,沿用至今。《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祓除,也就是去水边沐浴。
农历三月三恰逢冬春换季之际,阴气没有完全褪去,“祓除”寄托了人们祛除病痛和灾祸的心愿。
“三月三”是壮族的重要节日,也已经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法定假日。在“三月三”节日期间,壮族儿女有对歌谈情、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等民间习俗。
其中,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间相互交流的盛会。据记载,歌节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三月三”也是畲族的传统节日,每年这一时间,当地人都会举行盛大歌会,并祭祖先,拜谷神,载歌载舞。还要吃乌米饭,缅怀祖先,款待来客,所以,当地人又把“三月三”称为“乌饭节”。
农历三月三同样是黎族人民追念祖先、喜庆新生、赞美生活、追求爱情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会早早起床,妇女忙着舂山栏糯米,准备过节食品,姑娘们上山采撷染饭的树叶,男人们则合伙上山放狗打猎,下水抓鱼。家家户户杀鸡买肉备好酒,姑娘们穿上盛装,披金戴银,且歌且舞,欢庆一年一度的节日。
文化传承的纽带
从古至今,“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流传了下来;在广西,“三月三”是重要节日,在当地人民心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三月三”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民族民俗元素。
“三月三”的节日记忆,通过丰富的民俗形式和诗词歌会展现并传承了下来。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这是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的江南过“三月三”的场景;陆翙在《邺中记》中提到的“石虎三月三日临水会,公主妃主名家妇女无不毕出。临水施帐幔,车服粲烂,走马步射,饮宴终日”,是北方过“三月三”的场景;《晋书·李玄盛传》中所说的“玄盛上巳日宴于曲水,命群僚赋诗,而亲为之序”,则是西北过“三月三”的场景。
千百年来,“三月三”不仅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流传至今,更是成为一条纽带,将凝聚起来的中华文化从古至今娓娓道来。
如今,为了让“三月三”更多地留住中华儿女的记忆,许多与“三月三”相关的习俗已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在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海南省申报的“黎族三月三节”榜上有名;2008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申报的“畲族三月三”入列其中;2011年,贵州省贞丰县、望谟县的布依族“三月三”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中,贵州省镇远县的“报京三月三”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的“壮族三月三”名列其中。
越来越多与“三月三”有关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发扬。听一首壮族三月三的山歌,定能想起那些美好的春光;吃上一顿乌米饭,哪怕是游客,也会对浙江畲乡的历史与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旅游推广的品牌
“三月三”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如今已成为了许多地方旅游推广的品牌与形象代表。不少地方纷纷借助“三月三”的节日影响力,推广当地的旅游资源,让世人借此窗口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三月三”春光正好,往年此时,广西南宁邕宁区的壮家儿女们穿上漂亮的壮族服饰,在家精心制作各式美食迎宾客。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三月三”,邕宁区蒲庙镇取消线下文艺演出和美食品尝活动,转到线上开展文艺演出和美食展播活动,展现别样的精彩。此外,蒲庙镇还推出A级旅游景区线上云游活动,市民和游客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欣赏到美丽的蒲庙古镇人文风光。
今年“三月三”定会让人难忘,借节日的契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通过“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号,围绕“壮族三月三”及相关的文化事象,开展“云赏三月三”专题系列报道,综合介绍壮族三月三的历史渊源、活动内容、代表性传承人,呈现相关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
翻开“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号的推送,便能聆听到来自“壮族三月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歌声,我的思绪也跟着飘到了千里之外的祖国西南边陲。
在中国的东部,浙江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今年有关“三月三”的线下庆祝活动也全部取消,而最近在当地广为流传的“三月三”视频,记录着往年的精彩瞬间,呼唤着人们心中的文化记忆。
虽然防控疫情,不宜聚集,今年的“三月三”难见街头热闹的场景,但美好的节日情怀仍在心中荡漾,花开三月三,春光暖人心。每一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如“三月三”这般,共同凝聚起中华儿女的血脉。(记者 刘发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3月26日 第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