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人们陆续走出户外拥抱春天。位于江西宜春市铜鼓县的理溪村,百亩桃林桃花竞相开放,春意浓浓。 刘继刚摄(人民图片)
春来到,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千金镇的小朋友在海棠公园里放风筝。 沈勇强摄(人民图片)
一
春的到来并非悄无声息。先是一场春雨,温柔淅沥,不像夏日倾盆大雨那般粗暴,不会将防盗网顶棚砸得咚咚作响。连绵细雨顺着棚檐下坠,像透明的玻璃珠般,落到地上,流进土里。“春雨日时,草木怒生”(《庄子》外物篇),一场雨后,草木皆被冲洗得清新干净。
在我的家乡湖北,人们总是期盼一场及时的春雨。汪曾祺在《岁交春》里说:“‘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是准备春耕的时候了。这是个充满希望的节气。”只要一场春雨,冬天种下的小麦便能大口吮吸雨水,拼命往高处生长。小时候,我总会把绿油油的麦苗和韭菜混淆,闹出过不少笑话。油菜花也处于生长的季节,一望无际的金黄铺满整个江汉平原。微风拂来,仿佛能听见“金浪”涌动的哗哗声。田野间,红菜薹正迎来最后一波收割,这种茎紫红、花金黄的蔬菜口感清脆,炝点蒜一炒,便成了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此时,平静的江面也开始有了动静。在经历一个冬天的枯水期后,长江欢脱地流淌起来。江水渐丰,陆续有双层货轮鸣笛从江面驶过,驶进三峡深处。鱼儿也调皮地露出身影,水浅的地方还可以看到它们在水里搅起的泥沙和细浪。
二
立春后,日头仿佛被拉长,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连我北京家里的猫都每天赖在阳台上晒太阳。过去一整个冬天它几乎都躲在床上。凌厉的冬风也退下阵势,吹到脸上已不再像刀子割般疼痛。这几年住在北京,尽管这里的春风有时依然强劲——如老舍说的:“北平的春风似乎不是把春天送来,而是狂暴地把春天吹跑。”但相较冬天的确是暖了。柳枝吐黄,从高大的褐色枝干上垂泻而下,于春日常有的大风中摇荡。有时,柳枝上还会挂住一两只迷路的长尾风筝,往下一看,几个人正抬头踮脚,满头大汗地想把它拽扯下来。
标志北京春天到来的另一种植物是毛白杨。它通直挺拔,树干上点缀着星星一样的花纹。北京的毛白杨多是雄树,树下会落下厚厚一层灰绿色的雄花花序,踩上去沙沙有声。一次,我在楼下看到一群小男孩,手里拿着一堆地上捡的花序,大叫着“毛毛虫来了”,相互追赶打闹往对方衣领里塞,脸上满是兴奋和欢喜。
如今,北京生态环境日益向好,我们几乎看不见老舍笔下“青天变成黄天,降落着黄沙”的吓人景象了。春风也时常展示出它温柔的一面,拂过河面、拂过杨柳、拂过百花丛,这便是最适合外出踏青的好天气。
三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唐代诗人卢照邻写下了一个鸟语花香的绚丽春天。
春是百花盛开的时节,万紫千红,芳菲满目。桃、杏、紫荆、木兰、樱花、海棠、牡丹、芍药、紫丁香……南北方的花期虽不同,人们赏花的兴致却一致。桃花品种极多,有红有紫还有白,自古即为主要的观赏花种,《诗经·桃夭》就用桃花来盛赞新嫁娘的美貌。杏花亦是历代诗文中的常客,不过,赏花人知道,成丛的杏树开花才美丽动人,单株无甚可观,陆游曾赞“我行浣花村,红杏红于染”。而以“虽艳无俗姿”著称的海棠,在霏雨下才更显娇艳奇绝,所谓“依丽最宜新着雨,妖娆全在半开时”。
这几年,北京人更爱赏花,玉渊潭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中山公园都成了热门赏花地。去年春天,我曾去玉渊潭公园观赏樱花,八一湖边一树一树的樱花灿烂而清丽。樱花花瓣薄薄一片,颜色有些淡粉,远看却近于白色。听说也有红色、紫红和绿色的樱花。人多的时候,与花拍照都要耐心排队。
“千花百卉争明媚”(欧阳修《踏莎行·雨霁风光》),美景总是令人心生向往。如今,许多公园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已有序开放,还有些暂未开放的景区别出心裁地开起了“云直播”,满足大家的赏花心愿。
四
能够感受到春天的脚步是越来越近了。春分已过,白昼越来越长,而寂静的夜越来越短。从华南到华中到华北,春风吹遍神州。“一年之计在于春”,田间地头,农人们正埋头锄作,播种希望;工厂车间,工人们正铆足劲头,有序复工复产;宅家的学生,正通过网络课堂专心学习,不浪费每一寸春光;在湖北,疫情防控初见成效,首批49支援鄂医疗队共计3787人已完成使命安全返程,生活正逐步健康恢复。一位好友在朋友圈发了好多张家乡湖北的春光即景:只见江边桃花开得正盛,对岸的青山已经苏醒,不少人正沿着江边跑步。“整整50天后,我终于拥抱了春天。”她写道。
坐在窗边,玉兰花的花香随风飘来,抬头一看,满树的冰清玉洁。不久前,它还只有光秃秃的枝干。从树上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鸟鸣,只见几只灰蓝身子的喜鹊在树枝上蹦来蹦去,个头不大,喙上的一抹红倒是格外醒目。突然,它们斜刺向朦胧的天空,唧唧两声,从这头的树俯冲到另一棵上。
印象里,每一个春天都是那么普通,直到这次宅在家中,才留意春天到来的种种细节。一不留神,窗外已被装扮得五彩斑斓。“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春风没有任何目的和追求,给世界装点出如此美丽的万重花朵。这么一想,也就能理解为何春天总是令人动容和留恋。
而我们又该如何记住每一个春天呢?“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记者 何欣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3月23日 第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