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装货船“劳拉”轮驶入海口秀英港。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编者按】
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疫情形势,提出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如何认识当前疫情形势和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下一步怎么走?24日起,海外网连续推出“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系列评论。此为七评。
————————————
连日来,中国各地外贸企业按下了复工复产的“快进键”。3月2日,辽宁宣布率先推出“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E签通)平台”,该平台使大连自贸片区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书签发实现“零接触、零时延、零障碍”;得益于商务、口岸、海关、园区等多部门打包服务,截至2月28日,长沙重点外贸企业复工率达87%;上海浦东新区通过“云签约”实现21个外资重点项目“落地”……
不过,疫情的发生对此前中国外贸运行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预计2020年1—2月进出口增速会大幅回落,并加大外贸产业链外移的可能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疫情在世界多国呈现蔓延新形势,又给中国外贸乃至世界经济运行带来了新的变数。
在这样的背景下,稳外贸既是稳中国经济的需要,也是稳世界经济的需要,是中国应尽的大国责任。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位居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有效带动了各国各个环节产出规模的增长;作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国,中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为世界各国企业提供了规模巨大且最具潜力的市场,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进口额占全球进口额的比重达10%以上,贡献了全球进口增量的六分之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左右,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动力最足的火车头。由此,中国经济的分量意味着,若外贸运行滑出正轨,不仅拖累中国经济,也会波及世界经济。
综合来看,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对外贸的影响程度仍处于可承受范围。但面对全球疫情防控形势趋紧的新情况,面对世界市场需求萎缩的潜在风险,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从稳经济的全局出发,下好稳外贸这盘大棋,转危为机,让“世界市场”热闹起来。
当前,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一方面要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争取早日结束疫情,从根本消除疫情对外贸运行的冲击;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打好政策“组合拳”,确保外贸在正轨上稳步运行。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稳外贸的政策措施正在加速落地。比如,作为外贸主管部门,商务部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从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积极应对境外贸易限制措施、发挥好财政资金作用等方面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多部门发文,明确加强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以及对部分企业贷款进行贴息支持。又如,作为外贸大省,广东相继送出“复工复产20条”“税务10条”“金融暖企18条”“促进就业9条”等帮企政策红包;浙江、山东、辽宁、福建、江苏、上海等省份也陆续发文为本区内受困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支持。
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各地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总体进度不断加快,特别是外贸大省引领带动作用明显,全国范围外贸企业复工进展情况符合预期。其中,浙江、山东等省重点外贸企业复工率均在70%左右,广东、江苏等外贸大省复工进度也较快。此外,外贸企业原材料供应紧张、境内外物流衔接不畅局面正在有效缓解,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联动匹配逐渐恢复。
可以预期,随着疫情防控成效不断显现,随着一系列稳外贸政策落地见效,外贸产业链、供应链会逐渐复苏,外贸将迎来恢复性增长。这不仅有助于保持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也有助于中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海外网智库评论员张德勇)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