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南岗乡岗东村的农民在田间忙碌。
吴晨光摄(人民视觉)
2月18日,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茅坡村村民在生菜育苗大棚里劳作。
胡攀学摄(人民视觉)
提起“农民增收”,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岗东村第一书记陈新年信心满满:“去年,莴苣、辣椒大丰收,115万元稳稳地进了村集体和农户们的口袋。今年咱们村民的‘钱袋子’一定会更鼓。”
从曾经的贫困村到如今的示范村,岗东村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去年,村里成立了专业公司,搞起规模化种植,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深加工,村集体收入从不到8万元到实现超过100万元的跨越,贫困户的务工收入增加了40多万元。
“腰包”鼓起来的不只是岗东村的老乡们。
201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增长9.6%,比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快于城镇居民1.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由上年的2.69缩小至2.64,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是全面小康的硬指标。如何保持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势头不减弱、趋势不逆转?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作出全面部署,一系列惠农利农之举让农民更踏实、更有获得感。
关键词
发展富民乡村产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怎么做?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指出,要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提升农民生产经营效益。
“大葱品种改良了,产量、价格也跟着涨了上去,咱这收入是越来越高。”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的农户宋光宝算了一笔账,以前种的大葱比较低矮,一亩地能产到7000-8000斤,一斤价格5毛钱到6毛钱,最高也就一块多,一年下来一亩地收入3000多元。“去年我在女郎山上承包了17亩地,种了改良后的大梧桐品种,亩均产量能到1万多斤,价格也到了2块多一斤,最高3块多一斤,一亩地纯收入到了1万多元。”
章丘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良阁介绍,经过多年发展,以章丘大葱、龙山小米、高官甜瓜3个地理标志产业为主体,章丘形成了50余万亩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下一步,章丘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壮大特色产业,分别建设章丘大葱、龙山小米、高官甜瓜百亩精品园、千亩示范园、万亩种植区,同时建设中国大葱产业互联网总部基地。”
放眼全国,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持续增加,充实了农民的“钱包”。农业农村部介绍,2019年,新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1.6万个,累计认证产品总数超过4.3万个。2020年将再制修订1000项质量安全标准,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
“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乡村富民产业,更多的要发挥中国农业资源禀赋优势,比如,东北地区生产粮食是它的比较优势;南方地区生产水果、茶叶是它的比较优势。一方面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出好东西,卖出好价钱。另一方面是怎样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给链,完善利益链。”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说。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带动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
“看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带动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我们发展的底气更足了。”陈新年介绍,村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莴苣、辣椒、洋葱、甘薯……随着经济作物种植的多样化,订单农业越搞越红火。村里还吸引企业前来投资深加工产业,注册“薯一窝”等甘薯品牌,建设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一整条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提档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给钱给物只能帮一时。转变思路,帮助农户融入产业链,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真正让农民凭借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
关键词
扩大电商进村覆盖面
“看看这多肉盆栽,漂亮又好养,现在下单还有优惠哦。”江苏省东海县下湾村张柱的多肉种植大棚里,几位主播穿梭在花间,通过手机,向客户展示、推销着大棚里的多肉植物。
“直播能让消费者看到多肉植物的长势,比图片直观、清晰,更能激发购买欲。”张柱说,如今他在多个电商平台上开了店铺,并且经常会在店铺里进行直播。“年销量达到60多万盆,产值500余万元,还远销韩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课题组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农村电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农产品上行、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等取得新进展,电商兴农作用日益凸显,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就业。
围绕农村电商,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效开发农村市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等延伸乡村物流服务网络,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
作为一名“90后”创业者,张柱很看好电商在农村市场的发展前景。“以前我在云南、上海、北京几个线下市场来回奔波,见效慢、成本大,但是自从打开了电商的路子,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张柱透露,接下来,他还准备再多入驻几家电商平台,扩大网上布局。
农村电商给村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不仅促进了产业发展,也让留守村中的农民找到了稳定工作,增加农民家庭收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认为,现在农业发展最关键的是要适销对路,在这一过程中,要促进数字乡村建设,帮助农民充分利用互联网,引导他们通过电商渠道进行农产品销售。
发展农村电商,邮政快递企业架起了产销衔接的桥梁。截至2019年底,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已经达到96.6%。2020年,将推进“快递下乡”换挡升级,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同时,国家邮政局启动“快递进村”工程,力争年底实现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8%,并鼓励邮政企业建设“邮乐购”农村电商服务生态圈,推广“村邮站+快递超市+电商服务+便民服务”模式,大力培育“快递+”金牌项目。
电商企业也在加快布局。拼多多农业农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韩东原说,拼多多以“拼模式”深入农业主产区及“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2019年农副产品成交额1364亿元,同比增长109%;活跃买家数2.4亿,同比增长174%。为衔接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拼多多已与云南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5年推动100个“多多农园”项目落地,培养5000名本土农村电商人才,孵化和打造100个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一体化扶贫兴农产业链。
关键词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工资性收入占农民可支配收入大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高农民工技能提升补贴标准,实施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医院看护、餐饮烹饪、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打造区域性劳务品牌。
25岁的沈仓去过北京、成都等地务工。“在外务工2年,从一开始的每月2400元到后来的6500元,我的工资涨了不少。”
沈仓介绍,通过学习、培训,他告别了简单的流水线作业,找到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工资待遇也跟着提升。“现在很多工种都需要一定技术含量,工资也会更高,尤其是技术岗,大一点的工厂会择优培训,技术岗有转管理的机会,非常吃香。希望以后能更好地把握住这样的机会,让自己的工资再上一个台阶。”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农民工培训应该是多元化的,农民工输出地的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可以对农民工进行基础性的培训,专业化培训要依托职业技术学校,比如汽车修理、机械加工等。经过培训,农民工可以获得相应的专业资质,找到更加专业的工作,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实现收入水平的提升。
政策支持方面,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落实涉企减税降费等支持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工作力度,放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申领条件。农民工失业后,可在常住地进行失业登记,享受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出台并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政府投资项目和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排查整顿,执行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制度,落实根治欠薪各项举措。
工资是农民工的活命钱、养命钱。2020年5月1日起,《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将正式施行,该条例在确保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规范工资支付行为、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法律责任等多方面作了更有力的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介绍,这一条例是依法治欠的重要体现和制度保证,将开启依法治欠的新阶段。
“中国有近3亿农民工,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必须得到根治。”魏后凯认为,新条例的出台,将有利于建立起有效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消除农民工的担忧,呵护农民工稳定获得收入。(邱海峰 方紫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2月27日 第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