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要求对全市有肺炎症状的发热病人和新冠肺炎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由各区安排车辆分别送至集中隔离观察点。隔离期间,各区免费提供食宿、医学观察和治疗。这些观察点的生活、医疗条件如何?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隔离宾馆——
“让我们感到了家的温馨”
2月17日,陈女士一家三口解除隔离观察回到家中。“感谢酒店工作人员的帮助和关怀,让我们有信心坚持下来。”陈女士动情地说,“隔离不隔爱,温暖一直在”。
1月24日,武汉经济开发区南天商务酒店接到通知,当地征用酒店作为全区第一个密切接触者集中观察点。酒店迅速反应,除在外地无法返回的5人外,17名员工很快到岗。酒店总经理况仁益成立了客房、餐厅、厨房、维保工作组,加固门窗、疏通消防通道,并安排专人做好隔离人员入住登记管理并接受电话咨询。
70岁的何婆婆胰岛素用完了,前台周珊华迅速与后勤保障组联系买药。当地医院没有同类型药物,后勤保障组又调派应急网约车到汉阳医院购买,保证何婆婆观察结束后的用药。
在这里,每人都单独一间,房间有独立卫生间、电视、电话,还有无线网络,体温计、消毒液、洗手液、口罩等也都配备齐全。“酒店工作做得蛮到位,相信疫情会很快得到控制。”正在隔离期的李先生很感激,“让我们感到了家的温馨。”截至2月22日,南天商务酒店入住54人,累计接收194人、解除隔离120人,运行稳定。
驻点医生——
“现在一切都变得井然有序”
驿海柏曼酒店,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张家湾街道。1月29日,这里被征用为隔离点,对附近社区有新冠肺炎症状的发热患者进行集中隔离观察。
“一些患者入住时情绪很不稳定。”负责病人照护的熊俊说,刚开始病人不理解,会在房间门口贴上“请勿打扰”的牌子,不让查房;我们就反复安抚,进行心理疏导。“如今,患者不仅病情稳定下来,心情也平复了不少。每次送完药,都会说声谢谢。”
熊俊来自张家湾街烽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院长刘毅峰负责隔离诊疗工作。“酒店共有93间隔离房,每人一间,房间内有独立空调和独立卫生间。患者一日三餐由专人送到每个房间门口。工作人员会按规范要求对房间进行消毒,垃圾也会统一按医疗废弃物处理。”刘毅峰说,辖区派出所安排4名民警负责隔离点警戒。
记者看到,酒店对面的空地上临时搭建了4平方米的集装箱房,方便社区干部及时与隔离点医护人员交接。“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定为有新冠肺炎症状的发热患者,洪山区防疫指挥部会统一调配,将患者就近送到隔离点来,由医护人员再次检查或对症治疗。”刘毅峰介绍:一旦确诊,会立即送到定点医院;如果核酸检测没有问题,则会将患者送回家中居家隔离,“患者待在隔离点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
“刚开始,病人数量有多少、该往哪里转,心里没底,现在一切都变得井然有序,压力小了很多。”刘毅峰说,目前隔离点共有9名医护人员,每3名医护人员为一组,实行三班倒,保证24小时有人在岗。医生会分时段到房间为患者测体温,进行对症治疗并做好登记。在区防疫指挥部统一指挥下,隔离点管理按要求“日清日结”。
取样护士——
“坚持下来没人喊过累”
“您好,请脱下口罩,请张大嘴巴。”2月21日下午3时许,在武汉市江汉区民权街社区隔离点,朱贻芬和同事正在为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
采集咽拭子标本,是检测和排查的重要环节。采集过程中,操作人员感染风险极高。“我们要擦拭患者的双侧咽扁桃体和咽后壁,不仅需要跟患者近距离接触,还要直面患者口腔的飞沫。”朱贻芬说,有的患者咽喉很敏感,受到刺激会咳嗽甚至呕吐,“每采集一次样本,意味着面临一次感染风险。”
朱贻芬是武汉市中心医院妇科门诊的一名护士,曾有10年呼吸科工作经验。一周前,医院组织医护人员下社区,为隔离点患者采集核酸检测样本。朱贻芬自告奋勇,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采样小分队……
由于感染风险大,采样人员必须全副武装。除了必须穿戴的护目镜、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及防护服以外,还要戴一个正压头套。这样的标准防护穿戴不一会儿,大家就浑身是汗……“有时候大家还感觉呼吸困难,头晕眼花,但坚持下来没人喊过累。”朱贻芬说。
“当天采集的样本,必须当天送检。”朱贻芬说,工作任务最重的时候,他们一天要为300多名患者取样,“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不过,好在隔离点的社区工作人员和患者都很配合,采集过程顺利。“这是我们的工作,能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这点苦不算啥。”
朱贻芬告诉记者,小分队成员采取轮班制,工作满两周后可以轮休。据了解,自开展社区核酸采样工作以来,武汉市中心医院共有20余名医护人员参与采集工作;他们已先后走访江汉区近20个社区,为1000余名患者采集了咽拭子标本。(记者 汪晓东 付 文 韩 鑫)
《人民日报》(2020年02月26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