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GE北京医疗影像设备制造基地工人正在马不停蹄完成CT设备的装机任务。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2月24日,一列载着200多名返岗务工人员的专列从四川省宜宾西站出发前往浙江省嘉兴市。 庄歌尔摄(人民图片)
一辆辆复工专列疾驰而过;一项项务实政策迅速出台;一张张生产订单加快生产……
复工!复产!加油!快干!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提出明确要求,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
放眼大江南北,复工复产的沸腾景象正铺陈开来——
员工回来了!
“昨天工厂通知复产,今天就搭上政府组织的高铁,解决了我们返程的大问题!”2月18日,郑吉敏和400多名云南籍务工人员一起,登上“滇粤劳务协作返岗专列”。
在广西柳州,首趟定制专列2月23日驶出了站台。在柳州市扶贫办的组织下,720名来自贫困地区的务工人员提前做好了健康检测,坐上了“点对点”爱心专列前往广州,到达后再由政府安排的接驳大巴送到企业。真正是“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
“用工荒”怎么办?南京溧水有高招:新增本区户籍员工,对缴纳的全额社会保险予以补贴;发布岗位信息,面向疫情低风险地区“抢人”。
有了员工,就有了底气。当地硕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倪建伟高兴地说,“原本计划春季招5个人试试水,这次一下子招了20人!”
难题解决了!
“回来的外来人员占总员工的三分之一左右,检测排查怎么办?”重庆庆兰公司副总经理罗昌勇有点着急。好在政府出手,协调专业机构上门做核酸检测,这下复工安全有了着落,最大的难题解决了。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五庆面业公司抢时复工,遇到了没有回厂员工隔离房的“拦路虎”。县政协副主席杨法谊作为“一对一”的“服务官”,第一时间帮企业购买防疫物资,并协调安装4个活动板房。
口罩紧缺,生产材料却供应不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的安帮医疗器械厂犯了难。区委书记、区长贾宏迅听说后立即出马,联系上游企业,多方协调物资。企业经理王立辉如释重负:“多亏贾书记想办法,解决了原材料紧缺难题!”
为了让企业尽快安全有序复工,各地政府使出浑身解数,办法总比困难多!
机器转开了!
疫情耽误了开工,一定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在云南省通海县通变电器有限公司的工厂里,大家憋着一股劲儿。绕线、插片、调试……300多名工人在生产线上格外忙碌。公司党总支书记鲁勇说:“现在这些产品是春节前签订的合同,我们正在抓紧生产哩!”
生产一台精密的医疗设备需要多久?三天两夜!复工后的GE医疗集团北京工厂,加足马力生产出了一台原本需要三周才能生产出的“深度天眼”CT。随后,这台CT被运抵武汉雷神山医院,为新冠肺炎确诊提供重要支持。生产经理冯健说,这就是一个不可能的“奇迹”!
“机器声一响,心里就特别踏实。”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峰看着公司生产车间里一块块铝锭经过热轧、冷轧等工序变成一片片铝片,吊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产能上来了!
复工复产,产能提升。在广西玉林市政府的协调下,玉柴集团复工当日发动机产量就恢复到了正常产量的60%。董事长晏平面露喜色:“没敢想过会这么顺利,还能提前交订单!”
在浙江,随着物资、用工等问题的解决,众多企业进入了复工复产的快车道。双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划部经理郑明妫表示,从2月11日复工,短短十几天,企业产能恢复到100%。
作为湖北省主要口罩生产商,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被湖北省纳入疫情防控物资重要调度生产企业,工信部和湖北省共同发力为公司解决原料和运输问题。截至2月20日,这家公司已生产口罩超1.5亿只、防护服55.75万件,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有力支援了湖北各地的疫情防控。
2月24日,国家发改委秘书长丛亮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逐步提高。口罩企业产能利用率已达到110.3%,全国粮食应急加工能力复产率已超过70%,煤矿产能恢复率达到76%,铁路装车数已恢复到节前正常水平的95%左右。
数字背后,是中国经济奔涌的活力!劈波斩浪,向前!向前!
(记者 张一琪 姜忠奇 记者庞革平、李纵、龚金星、马跃峰、朱佩娴、贺勇、刘新吾、常碧罗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2月25日 第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