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驻华大使达里欧·米海林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网专访。(摄/海外网 付永超)
陆地面积比重庆小、人口不到上海的18%,远在欧洲东南部的克罗地亚,与中国之间的缘分却深得出人意料。克罗地亚驻华大使达里欧·米海林的中国情缘,便是克中友好的生动缩影。
早在孩提时代,马可·波罗的故事就激发了米海林关于遥远东方的无限向往。开启职业生涯之后,米海林曾担任克罗地亚总统外交政策顾问,亲历了克中关系的许多重要时刻。米海林近日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网专访时表示,2020年上半年克罗地亚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恰逢中国与欧盟建交45周年,期待以此为契机让处于“钻石时期”的克中关系焕发更耀眼的光彩。
“中国像一个大洲”
“克罗地亚是马可·波罗的故乡。”采访伊始,米海林便一脸自豪谈起了克罗地亚与中国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史。
世人多称马可·波罗为威尼斯人或意大利人,米海林解释说,在马可·波罗的时代,还没有今天的意大利、克罗地亚,马可·波罗出生地当时归威尼斯共和国管辖,今天属于克罗地亚南部小岛科尔丘拉。“科尔丘拉岛如今仍保存着马可·波罗故居,马可·波罗的旅行当年就从这里启程。”
13世纪,马可·波罗沿着丝绸之路横跨中亚、翻越帕米尔高原,历经沙暴、雪崩、瘟疫的千难万险来到中国,把辉煌的东方文明鲜活地展现在欧洲人眼前,打开了欧洲人的地理和心理视野。这段东西方人文交流的史话,在数百年岁月的流转中鲜活如初。米海林说,“我们从小就读《马可·波罗游记》,看演绎马可·波罗故事的电视剧。我儿时就因此喜欢上了中国文化。”
出任驻华大使,让米海林有了与儿时遥想中的国度亲密接触的机会。成都的熊猫和辣火锅让米海林念念不忘,“我几乎吃所有食物都会浇上辣椒油”;米海林尤其喜欢在上海黄浦江边漫步,江畔的浦东新区让他感慨“改革开放让阡陌农田变成了摩天大厦”……到中国当大使一年来,米海林也努力像曾经的马可·波罗一样用脚步去丈量中国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大地,“中国不只是一个国家,更像是一个大洲”。
米海林在中国看到了不输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繁华景象,更惊喜发现在现代化巨变中不变的中国文化特质。米海林特别谈到了中国的家文化,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维系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难,而中国人有拉紧家庭成员情感纽带的独特方式。“每逢佳节,中国人都要讲究吃个团圆饭,这种全家团聚的频率比西方社会要高得多;现在年轻人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如何抚养孩子对欧洲人来说一个挑战,而中国人有自己的解决方式,中国老人会帮忙照顾儿孙辈。”米海林认为,中国人不变的家文化在这个变化越来越快的世界弥足珍贵。
“中国球迷为克罗地亚足球加油”
海外网记者向米海林大使介绍“我在中国当大使”融媒体系列报道。(摄/海外网 付永超)
马可·波罗打开了克罗地亚人认识中国的大门,两国人文交流在今天进入了更为宽广的天地。
米海林高兴地表示,旅游正成为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交的重要渠道。现象级美剧《权力的游戏》君临城的取景地、马克西姆激荡人心的《克罗地亚狂想曲》、沿岸散落着中世纪城堡的漫长海岸线、湛蓝亚得里亚海中上千个各具风情的岛屿……克罗地亚这个山与海的国度、冰与火的世界,近年来成为备受中国游客青睐的“黑马”目的地。2018年中国赴克罗地亚游客数量突破20万人次。米海林表示,目前2019年中国赴克罗地亚游客人数官方统计数据尚未发布,但他估算大幅上涨至50万人次。对促进两国旅游业交流合作,米海林怀有更大期待,“在我任期内希望促成克罗地亚和中国之间开通直航”。
足球也是拉近克罗地亚人与中国人情感距离的纽带。克罗地亚足球1998年首次参加世界杯便摘得亚军,2018年更以惊艳表现勇夺亚军,让不少中国球迷成为这支“格子军团”的拥趸。“很多中国人告诉我,在2018年俄罗斯的世界杯上,很多中国球迷都在为克罗地亚队加油。”米海林高兴地表示,克罗地亚和中国在足球领域有广阔合作空间。他举例说,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克罗地亚球员和教练来到中国,北京体育大学和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交换生项目协议。此外,青训交流合作也是一个重要方向,2019年有近200名中国青少年运动员来到克罗地亚,和当地青少年共同训练。
除了旅游、足球,克罗地亚独具特色的博物馆近年来也在中国吸粉无数。米海林介绍,失恋博物馆、幻觉艺术博物馆等克罗地亚特色博物馆近两年来陆续来到中国,2019年底在中克文化旅游年闭幕式上国际80年代博物馆亚洲首展也在上海开幕。这个展览再现了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和上海这两座友好城市在上世纪80年代的城市文化生活,以全新的视角加强克罗地亚和中国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显示了克中两国文化交流程度之深。”
“中国公司是最好选择”
旅游、足球、博物馆,让今天的中国人感受到克罗地亚的活力;距离马可·波罗故乡不远处,由中国公司正在承建的佩列沙茨大桥,则让今天的克罗地亚人见证了中国的速度。
“佩列沙茨大桥是一个伟大的项目。”米海林表示,大桥建成后将把克罗地亚隔海相望的两块领土连接起来。现在两地民众交通不得不经历出入边境的繁琐,而大桥建成后只需要3分钟就能走完原来要3小时的路程。
佩列沙茨大桥主要由欧盟基金支持,成功中标高标准的欧盟基金大型工程项目充分彰显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中国公司是公开招标时的最好选择。”米海林说,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目前所有的工程进度不仅没有延期,而且一切都提前完成,预计2021年夏天大桥将会落成。
在米海林看来,佩列沙茨大桥是克中两国大项目合作的历史性突破,既体现了两国政府间的高度互信,也为加深两国友谊带来了契机。米海林说,施工队里的中国人已经和当地克罗地亚人建立了友谊,“他们会一起踢球,相互交流”。
事实上,佩列沙茨大桥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在巴尔干地区互利共赢的标志性项目之一。马可·波罗曾经走过的古丝绸之路,在今天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也为中克两国加深合作带来了新机遇。
米海林表示,除了基础设施,两国在清洁能源、汽车、物流、IT产业等广泛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他尤其盼望未来在农产品贸易领域两国迈开更大步伐。“希望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完成相关手续,让克罗地亚蜂蜜、三文鱼、奶酪等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超市。”米海林说,“就像中国四川人爱吃香肠一样,克罗地亚东部人们也爱吃辣的肉制品,希望这样的农产品未来也能进入中国市场。”
对推动克中关系实现更大发展,米海林满怀信心。他说,无论是双边渠道,还是“一带一路”和中东欧国家—中国“17+1”合作渠道,抑或是欧盟—中国渠道,都为克中关系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对某些人炒作的“‘17+1’合作分化欧盟”的说法,同为欧盟成员国和“17+1”成员国的克罗地亚有充分发言权。米海林表示,“17+1”与欧盟—中国合作互为补充,所有相关方都会从中受益。2020年是欧盟与中国建交45周年,第九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也将在中国举行,“2020年我们将会看到中国与欧盟之间展开密集而积极的对话”。
(文/人民日报海外网 毛莉 聂舒翼 译/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杨舒涵)
本文系人民日报海外网“我在中国当大使”栏目出品,特别鸣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